是的,那一声尖叫,伴随的就是显而易见的案件这里死人了。
池宁并没有那个志向当大启第一包青天,奈何有些事总爱找上他,原君还说会有好处,他更不可能置之不理。
“谁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
最终还是许桂站了出来,别人不敢与锦衣卫、东厂搭话,他却是不怕的,早在看见池宁现身的那一刻,他的心神就已经定下来了。他终于明白了阿爷对他说的,看见阿爹身影的那一刻,主心骨就有了。
万邪避退,消灾解厄。
曲水诗会上最有名的活动,便是魏晋时期文人聚会最流行的雅事“曲水流觞”,这也是这山庄和诗会名字的由来。
客人们分坐在曲水的两旁,在上游放下酒盘托着酒杯或者簪花,任由其顺流而下,停在谁的眼前,谁就要开始或祈福,或作诗,或取乐。总之,乐子多的是。这是京中十分有名的盛会,人人向往。
万万没想到,这一日,从上游漂下来的不再是酒杯簪花,而是一具尸体。
死者有人认识,正是词臣汪禄的嫡子。
池宁听后面色凝重,心中却笑了,原来他的入场门票在这里啊。汪禄的儿子一出事,汪禄、范进、孙二八,乃至钱小玉,就不都不与他有了联系吗?
真是原君保佑。
【请务必一定要继续这么偏爱我下去啊。】
【好。】
第四十二章 努力当爹第四十二天:
池宁对破案不感兴趣, 对调查清楚到底谁杀了人也没有执念,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才能把这件凶杀案引向对自己最有利的结果。
死者汪全, 是翰林院属官汪禄众多儿子中的一个, 他唯一比较值钱的点也就是占了个“嫡子”的身份, 但他既不是嫡长子,也不是最小的嫡幼子, 不上不下地卡在中间。而且, 汪禄之前就是个雍畿小官, 小门小户的,对嫡庶都并不是那么看重。
这一回的曲水诗会, 汪全是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一起来的, 如今这些人正吵闹着要让凶手杀人偿命。
并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另外一个翰林属官范进的子侄身上。
范进与汪禄之前在内书堂大打出手的八卦, 人尽皆知。两家的小辈这回又一起出现在曲水诗会上,目的更是一目了然太监孙二八的外甥赵唯是曲水诗会的常客。
孙二八不像池宁和钱小玉, 他不喜欢到处认儿子, 但是他有个一母同胞的亲妹妹,生了个独子叫赵唯。孙二八很是看重这个外甥,跟当亲儿子养的也没什么差别了。孙二八一人得道, 全家鸡犬升天,赵唯最近炙手可热的程度是所有京城衙内都无法比拟的。
汪家兄弟和范家子侄为了在赵唯面前“争宠”,也因为两家大人发生过的冲突,而早生嫌隙, 在诗会还没开始之前就闹了很多不愉快。
他们是前一天晚上就入住曲水山庄的,据汪家人说, 就在昨晚,汪全还和范家人唇枪舌剑了一番。
两家雇人互作的嘲讽诗, 就赤-裸裸的写在曲水山庄的诗壁上。
现在汪全死了,汪家自然觉得是范家人所为。范家则觉得汪家是在无中生有,红口白牙污人清白,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两边眼瞅着就要聚集人手,发生械斗,幸而东厂来的及时,这才没有让事情闹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池宁却啧了一声,来早了,要是他们真打起来了自己再来,就可以直接拿下,不用先费劲儿破什么案了。不过,池宁转念又一想,不对,他来的还是正正好的,真打起来了,指不定要出多大的事。东厂纵使来了也不好拉架,真再死几个,又被新帝知道他和东厂的人就在隔壁,指不定要怎么借题发挥。
怪不得这回原君要出言提醒,这位爷之前的套路的明明是池宁问他才会开口,池宁不问是绝对不会多嘴的。
再次感恩原君大人。
池宁顺便思考了一下,到底是该顺势把凶杀案扣到范家头上好些,还是说汪家在贼喊捉贼、意图污蔑,亦或者说赵唯嫌疑最大把他拉下水,才能利益最大化……
当然,池宁此番思考的,只是提出一个质疑,而不是定罪。他只是想借此建立一个联系,让几家大人出面来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