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_作者:雾十(284)

  

  不,不对,池宁想着想着,这才突然像是意识到了什么。

  

  【太后也在防备着我,是吗?】这是池宁的第三个问题,他选择了直接问原君,因为池宁突然明白了,他按兵不动是因为他拿太后没辙,那太后呢?太后为何也要一直容忍他的种种试探?是因为脾气好吗?很显然不是,那么真相就只有一个,太后拿他也没有办法!

  

  【是的。】原君开开心心地恭喜了池宁,不知不觉,池宁也被别人标记成了劲敌。

  

  换作旁人,肯定会觉得这是嘲讽。只有池宁,高高兴兴地接受了来自原君的道喜,因为他真就有了一种荣幸之至的感觉。他觉得强大到没有办法解决的对手,也对他有一样觉得难搞的敌视。

  

  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就这样在池宁的心中诞生。

  

  池宁转天就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和二师兄俞星垂说了一遍,然后,就连仙仙都表示,这想法真的很大胆:“你确定不会有问题吗?”

  

  “我们做什么都会有风险啊,”池宁是这样解释的,“既然如此,不如搏一把更大的。”

  

  说完,池宁就着手细化起了他的想法,打算等他查漏补缺,研究到了足够有说服力后,就拿去和王洋商量。

  

  在池宁的计划全部写清楚之前,铨选先一步开始了。

  

  铨选,在更早的朝代里,是一种选官制度。到了大启,又衍生出了对各级官员的考察制度。选官和考察的内容,基本上与科举大同小异,都是以考试为主,各地先考,优越者再到京城考。考得好,就可以得到升迁,考不好那就要面临其他情况了。

  

  池宁这段时间这么忙,也是因为铨选近在眼前,奏折才会这么多。好像全天下的官员在这一刻都意识到了,必须给自己刷一刷存在感,俗称“临时抱佛脚”。

  

  哪怕佛对此并不是很开心。

  

  大家依旧热情,觉得不能再这么在职位上混下去了,必须得起点作用,至少不要让人觉得自己是可以取代的,被轻易刷下去。

  

  大启的铨选,有两种考生:

  

  一种就是等待选官的候补官员,他们希望前辈们能尽快腾出空缺,好任自己通过考试,去填补坑位,大展拳脚。

  一种则是本身已经有了官职,不想失去或者想要更进一步的,他们会通过考试,来接受朝廷考察,看看是留任、升迁或者是平调,乃至是被撤职。

  

  各地的考试随时随地都会举行,按需考试。京城的大考却是三年一次,机会转瞬即逝,必须得把握好了。除一二品大员以外,都能报名。不强制,只是若报了名,却没考好,那面临的降职风险也要自己认。

  

  池宁等人在忙碌的,就是在这场京城大考里,最高级别的一场考试。这考试的考生是经过其他考试筛选过,只剩下最后一步就能鱼跃龙门。

  

  是大部分外省官员调往京城的最关键一步。

  

  考场就设在北宫,离贡院不远,由司礼监和吏部共同主考。因为这是池宁进入司礼监遇到的头一回铨选,他便决定亲自下场监督,以便忙中出错时,他好在现场临时找补。内阁一看池宁去了,怕吏部尚书玩不过池宁,给他太多可乘之机,就请了首辅王洋出面,来与池宁达成一种制衡。

  

  当池宁知道这个结果的时候,肉眼可见地更加开心了。

  

  因为这代表了别人真的在拿他当一个棘手的大佬来郑重其事、小心翼翼地对待,池宁发自真心地喜欢这种威慑之感。

  

  他根本没打算掩饰。

  

  当然,池宁也不可能在考场里像个监工一样,辛辛苦苦、时时刻刻地一直监督,他参与的主要有三项,开场、闭幕以及……

  

  开场前一夜的神秘仪式。

  

  其实这种仪式在科举考试的前夜也会在贡院进行,只不过池宁当时为了避嫌,没有参与。铨选前夜,池宁和王洋都换上了祭祀时才会穿的朝服,一起坐到了北宫的台子上,看着院内的仆从在神宫监太监的指挥下,点燃火焰,挥动黄旗。

  

  黄旗祭天,蓝旗祭祖,黑旗祭冤魂。一共三道手续,有专人在旁作法。

  

  “要是换作以前,我可是一点也不会信这些个东西。”王洋弹弹衣袖,与池宁开口。他就是炎黄子孙标准的传统信仰方式你说我会一夜暴富,好的,我信你;你要是敢说我今夜暴毙,就去你妈的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