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_作者:雾十(298)

  

  让念平帝再次吐血不止的,是圣旨里对他的称呼代王。

  

  新帝即将登基, 他却不是“太上皇”,只是“代王”,“代替”的“代”,朝堂上下一副恨不能把他从这段历史里挖去的心思, 根本不打算隐藏。

  

  别人不会说这是即将登基的闻宸殿下心狠,毕竟众所周知, 闻宸还只是个孩子。

  

  这是“议政王会议”共同商议出来的结果,谁也改不了。

  

  议政王, 不是摄政王,这就是池宁等人互相妥协的结果了。这个会议以廷议为主,三方代表显而易见地分别就是内阁王洋、司礼监池宁以及仁寿宫的有琴太后,每遇到重大事件,便需要三人来开会,举手表决,不是少数服从多输的模式,而是每个人都有一票否决权,用以达到互相制衡。

  

  好比在对待念平帝的处理问题上,池宁和太后就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种最狠的方式。

  

  要不是史官那边不愿意妥协,坚持要记录真实的历史,池宁和太后甚至想要把念平帝和他的年号一并抹去,假装这几年根本不曾存在。

  

  可惜了,史官太有风骨,只能让步。

  

  不过,能效仿汉朝,把废帝降级为“王”,而不是捏着鼻子让对方当太上皇,也算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

  

  王洋对此并不是很赞同,但他有其他事情需要池宁和太后妥协,便没有否决。

  

  池宁本来是想称闻恪为“伪王”的,但也不知道太后和王洋达成了什么协议,最终还是决定用了“代王”这个头衔,稍微给闻恪挽了一下并不存在的尊严。

  

  至于到底要不要杀了已经是个废人的代王,池宁在问过小太子闻宸的意愿之后,选择了和王洋站队,留了代王一命。毕竟代王在当了皇帝之后,也并没有直接杀死闻宸的意思,他只是想要剥夺闻宸的继承权,闻宸如今夺了他的权,也算是公平了。

  

  说真的,看着代王这个废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确实比直接杀了他要更加快乐一些。

  

  在这三件事里,三人分别有不赞同的的地方,但为了赞同的另外两件事能够顺利推行,便只能各自妥协,利益置换,放弃了自己的一票否决权。

  

  而这就是议政王会议的精髓了,三个人随时随地有可能拆伙,合纵连横。

  

  对于处理代王子女宫妃的问题,三人倒是很快便达成了一致:

  

  所有代王未成年的子女,不管是否真的与代王有血缘关系,都会被幽禁于南宫,待养大成人后再贬为庶民,改姓,离京,三代之内不可参加科举。

  宫妃则分为两种待遇,参与宫变的全部处死,以儆效尤;未曾参与和有将功赎罪情节的,或留在宫中荣养,或放出宫去自行改嫁,都得到了难得的善终。

  

  刘皇后、贤妃、姬簪以及姬似雪等人,迎来的就只有一杯毒酒和三尺白绫的二选一。

  

  姬簪一直到死前,都在喊着池宁的名字,执意想要和和池宁谈谈。看守她的人实在是烦烦不胜烦,就用白色的绢布堵住了她的嘴,然后整个世界就都安静了。

  

  “醒醒吧,”负责看守的小内侍在姬簪生命的最后一夜这样嘲讽道,“还以为自己是娘娘呢?想见谁就见谁?”

  

  池宁根本不会去关心姬簪准备说什么,成王败寇,她自己要站错队,就别怪他心狠。

  

  与姬簪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站对了队伍的小郑妃,她选择了拿着金银首饰离宫,开开心心的准备改嫁了。作为曾经的帝妃,小郑妃虽然是二婚,在雍畿的婚姻市场上仍有着大把的追求者,终极绿茶的她,可以再次快乐地当起一个老茶师了。

  

  小郑妃离宫前,还特意来到了东厂,想要拜别池宁。

  

  可惜,池宁同样也并没有见她,不管是姬簪还是小郑妃,池宁都没有兴趣,因为她们已经没用了。不管她们对他的感情是恨还是感激,都不会影响池宁分毫。

  

  小郑妃也没觉得池宁必须来见她,听到池宁没空的回答后,她便在东厂外遥遥地一拜,无愧于心地离开了。

  

  随着念平帝时期的宫妃死的死、离开的离开,代王彻底成为了众人眼中的一个笑话。

  

  池宁是真的一点脸面也不打算给代王留的。都不需要等后人通过历史知道他有多丢脸,如今生活在大启的百姓,很快就都会知道,这位曾经的九五至尊,差一点被自己的妃子联合起来杀死,虽然侥幸没死,但也自此变成了一个废人。大家茶余饭后,对此会津津乐道许久、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