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得美人归_作者:酒初祀(141)

2020-06-14 酒初祀

    ☆、折柳曲

    王府中, 一处院落内, 茂密的枝藤爬满了架子,巴掌大的绿叶迎风招摇,远远望去,如碧绿的云彩浮于架上。

    而在这一架蒲桃架下,王沅正在跟几块白纱较劲。

    她的及笄礼刚过,圣人就准了苏六郎自请去边关救父兄的上书, 这几日他要么安顿苏府之事, 要么筹备前往边关所需,几次到王府都是来去匆匆。

    王沅听着随风送来的微弱蝉鸣声, 心下不由得叹气, 如今已经是六月初, 天气渐渐热了起来,连早蝉都出了来。

    这时节, 一路奔波往西北去,可真是一趟苦差事。

    日渐炙热的阳光,不说晒脱一层皮, 便是身上浸透了汗水, 也是刺痒难耐。

    又是一路骑行, 路上颠簸地只怕饭食都不敢尝个八分饱。

    苏六郎回来时, 说不定晒得黑,也累得瘦……

    她在脑海里想象了一下,黑瘦版的苏六郎,顿时脸色难看了几分, 不得不在承认,自己就是看脸了。

    还是他现在肤白如玉的模样最是好看。

    所以这会,才会又在跟针线做斗争。

    阿颜在一旁陪伴着她,手里还拿着几件针线活,只是记挂着郡主可别扎了手,一门心思都在她身上,但是越看,越是不解。

    “郡主,为何要在纱上剪洞?是要套苏郎君发上吗?”

    ???

    王沅比划了一下,自己不就剪了个长方条,明显是为了不遮眼用的啊。

    还是用事实解释比较快,她撑起白纱,往阿颜面前一罩,就看见了阿颜滴溜溜的一对圆眼从剪掉的空隙里透了出来。

    “阿颜可看明白了?”

    “郡主是想缝到帷帽前,垂下罩到苏郎君面上,遮蔽风沙的吗?”阿颜一下就猜了出来,然后点头附和道,“婢子听说西北边关昼热夜寒,风中多沙,刮到人脸上跟小刀子似的。”

    “只是苏郎君骑马颠簸,便是剪了空,若是晃动间被挡了视线,岂不是会更危险些?”

    这点,王沅自然是想到了,她拿起桌上的一个银制的小细框,示意道:“我早先画了图,让人打了这个出来,可以把面纱缝在上面,再固定到帷帽上。”

    说起来,倒有点像后世的面具?

    “我让人去寻的药膏药粉,可是找了医师准备?”

    这个还是比较要紧的,王沅抬头望向阿颜。

    阿颜就笑着道:“郡主莫要担心,早就让人准备上了,定是能让苏郎君感受到郡主的一片心意。”

    这是在打趣王沅,可惜她面如止水,只是垂首继续手中穿梭的针线,让阿颜讨了个没趣。

    只能装模作样地故意叹口气,然后继续给她的郡主做针线。

    送行的日子来得比她想象的快。

    这日一早,王沅正睡眼朦胧地坐在妆台前,日常等着素手伶俐的婢女伺候着她梳妆。

    又是晚睡早起犯困的一天,无他,昨日苏六郎才来府中,有些踌躇地说了翌日就要出发,比原计划提前了些。

    所以她连夜把为他准备的特制帷帽赶了出来,这会可不就犯困。

    清晨的洛京城已经是热闹了起来,路过繁华的里坊外围时,王沅还能听见坊内传来的吆喝人声,伴随着阵阵扑鼻的食物香味,混杂在清晨掺杂露珠水汽的风中。

    好在马儿温顺,行路也稳当,她也就在帷帽的遮掩下,半闭着眼帘,养着神,也不知行了多久,终于到了城外,苏六郎的必经之处,城外的明月桥。

    明月桥在洛京城的西面,出了西城门不远便是。

    若说起石桥,这座拱桥远远不如王沅曾在各地景点所见的装饰性石桥高大,便是在时下也不算是工匠技艺的顶峰。

    但在无数诗人文客的眼中,这座明月桥因为别样的含义而在诗赋中有着一席之地,譬如别离。

    一到明月桥,阿颜就嚷嚷着:“郡主,婢子去为您折些柳枝来,”她指着河堤上的一排柳树,“郡主想要哪棵树上的,阿颜亲自去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