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在下没有路过,你们大概就会横尸街头,别说功成名就,只怕是连后事都没人料理。”楚遥语气淡然,像在说着天气一般随意。
两人面上一窒,被人这样泼了一头冷水,却是无力反驳。
“在下宁远,这是在下的同乡陆舫,还请公子指条明路。”年轻男子再次抱拳,眸中含着坚定,郑重地望着楚遥。
楚遥轻飘飘地望着两人,视线在宁远和陆舫之间来回扫视,直看得两人发毛,她才忽而一笑,冷淡地丢下一句:“我可没什么金玉良言,不过就是看那公孙易不爽罢了,你们不必放在心上。”
说完,她便转身欲走,谁料那宁远跟上几步,双臂一伸将她拦了下来。
楚遥幼时,皇帝经常将她放在腿上,同她说一些她压根听不懂的话,有时是治国之道,有时是御下之法,后来她常常想,或许是父皇太寂寞了,才会将那些从不曾同外人提起的话对一个年幼天真的女儿说个没完没了。
她十岁那年,父皇第一次教她下棋,她莽撞冲动,不到一刻工夫便输了,她后来问父皇为什么他的棋艺这么厉害,而她的父皇只回了她四个字:攻心为上。
那时候她似懂非懂,甚至没多久就将这些抛之脑后,如今再想起来,才惊觉原来父皇并没有敷衍她,反而是用心地教她,只可惜她并不受教。
如今她重活一世,看问题自然比从前深思了许多。
眼前这两个落魄书生,后来成了五皇子身边的谋士,此二人为人皆是清冷孤傲,许多人曾经想将他们招为谋士都被他=拒绝,他们=一直留在蛰伏的五皇子身边,只因他的知遇之恩。
对书生而言,滴水之恩,有时候会让他们记在心中一辈子。
“京城是天子脚下,或许你们可以在这里出人头地,但是更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劝你们,还是早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楚遥淡定地望着拦住她的宁远,面上露出讥笑,带着尊贵的疏离。
“我们寒窗数十载,千里迢迢来到京城,便是要在这里功成名就,哪里能碰上一点事就打道回府。”宁远神情凝重,年轻的脸上显出一股不甘。
“刚才那个公孙易如此仗势欺人,却没有人敢出手阻止,你知道是为何么?”楚遥微微挑眉,把玩着手中的折扇,漫不经心地问道。
宁远眸中一动,双手抱拳,躬身说道:“还请公子赐教。”
“他是卓家的表少爷,卓大人颇受皇恩,卓家嫡女是宫里得宠的丽妃娘娘,卓家如今声势如潮,连皇室中人都要礼让三分……”她轻笑着看向宁远,“所以你说,谁敢出手拦着卓家的人闹事?”
二人皆是面色一沉,他们并不认识公孙易,却也是知道京城卓家和受宠的丽妃娘娘,这时候两人才有种劫后余生之感,难怪刚才看热闹的人多,敢出手的却没有。
没想到初来乍到,就得罪了权贵,二人心里都瘆的慌。
第093章 再施恩惠
“在下二人今日受公子大恩,实在无以为报。”一直没有说话的陆舫忽然走上前,施施然躬身,旋即说道,“日后若有用得到我二人的地方,必定刀山火海,无所不惧。”
果然和前世一样,宁远清高耿直,眼光独到,陆舫圆滑细腻,才思敏捷,宁远更为坦率直白,而陆舫则是谋定而后动者,便是两人互补,才有了后来的‘诸葛双’的名号。
这时候的陆舫,大抵已经猜到楚遥的身份不简单,才会这般示好。
想来也是,他们初到京城,便得罪了卓家公子,这时候除了攀上一座更大的靠山,实在也是没有别的办法。
“二位其实不必如此,我不过是刚才在人群里听说你们千里迢迢来京城打算投考百川书院,一时惜才罢了,举手之劳,不必放在心上。”楚遥摆摆手,面上依然是一片风轻云淡。
陆舫越是看着楚遥这般随意的样子,本已微微浮起的心思便越发确定下来。
“实不相瞒,我二人如今已经是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若是公子方便,可否借我们十两银子,待我们考取书院之后双倍奉还,我们可以立下字据为证。”陆舫的话让他身侧的宁远微微皱眉,不过两人一路而来,他心知陆舫虑事周全,既然他开口借银子,就一定有非借不可的理由。
楚遥半低着头,像在沉思什么,手里的折扇有一下没一下地拍着手心,视线落在两人原先摆着的字画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