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终于知道楚遥身份的景月容,不由得握紧拳头,没想到是文家小姐,只是不知道是文家嫡系还是旁系,不过看文习凛待她的态度,就算是旁系,定然也是系出名门的了。
“文小姐……”知道了她的身份,商贾们自然纷纷见礼。
楚是国姓,楚遥自然不能说她是楚小姐,坦然地接受了文小姐这个身份,想想她还有君公子的身份,便不由得低笑几声。
“又在傻笑?”南谨轩忍不住跟着笑了笑,真不知她这是什么毛病,总爱这般神游太虚。
楚遥摇摇头,抿了抿唇,不再说话。
景央月忍不住偏头看了一眼楚遥,沉默不语的楚遥像极了南谨轩,两人清冷的样子竟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这次江北受灾的事,诸位都帮了不少忙,本皇子代朝廷感谢大家。”楚御烽说完,微微躬身,众人纷纷起身回礼,他随后又道,“朝廷对江北受灾的事十分关注,送来的赈灾款亦是全部投于灾民身上,只是……此次灾情实在严重,朝廷颇有些鞭长莫及。”
楚御烽说完,众位商贾没有人接口,让他略有些尴尬。
这些整日混迹商场的人又怎么能不知道楚御烽这次召集他们的打算,只是谁都不愿意做出头鸟。之前因为镇北侯的关系,这些商贾已经将原本调高的物价全部压了回去,大家都损失了一大笔银子,已经算是仁至义尽的了,如今朝廷还想再扒他们一层皮,他们又怎么肯?
更何况,这些商人哪个不是精明的人物,面上客套寒暄的话谁都会讲,其实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人,想要从这些整日算计金银的商贾手里讨得好处,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各位叔伯在江北多年,自是知道朝廷对江北的商贾素来宽厚,不论赋税还是制度都较为宽松,如今天灾连连,受苦的也是江北的百姓。前几个月发生过几次灾民事件,在座有几位也被牵连其中,损失不小,应该深有体会,朝廷有心安抚灾民,若是再有各位叔伯的帮忙,自然能事半功倍。”谁都没想到,再次开口的人,竟然是众人眼中的小丫头楚遥。
不止江北商贾们,就连楚御烽和文习凛都忍不住面露惊诧,倒是南谨轩一脸处变不惊地看着楚遥淡笑,仿佛早就知道这丫头会开口圆场。
“文小姐啊,不是我们不愿意帮忙,只是这次天灾我们也损失惨重,之前帮忙压价,如今真的是腾不出手来了。”商贾中有人开口应道。
景央月忙不迭地接口:“城北米铺的刘老板,一掷千金买下一尊玉佛,倒是半点都看不出损失惨重的样子。”
刘老板面色一沉,若不是旁边有人拉住他,他便是要当场开炮了。
楚遥挑眉,真不错,竟然有人跳出来当靶子,倒是不用她多费工夫再来硬的了。
“景小姐有所不知,我们这些人赚的可都是辛苦钱,如今朝廷一句话就要我们出银子出力,哪有这么好的事。”江北商贾还有个特点,便是说话直接。
“你……”景央月本想压上楚遥一头,却没想到被人说得语塞。
第211章 只出一招
楚御烽从小学的是御下之道、帝王之术,在朝堂之上他能和那些泥鳅似的权臣们虚与蛇尾;文习凛从小学的是排兵布阵、治国之道,他能同六部官员侃侃而谈、舌灿如花。
但是如今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同样油头滑脑、精明干练的商人,商场和官场本质不同,和商人们说话,谈及的多是赤裸裸的利益关系,而不是如官场那般将利益关系裹在光明正大的外表之下。
和官场众人相比,商人更重利,也更犀利,他们会顾忌皇室的身份,但不会因为他们皇室的身份而退让迁就,虽有民不与官斗的说法,但是当商贾们拧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时,这样的说法就再不如从前那样有用了。
坐在一旁的南谨轩,倒是显出几分老神在在的样子,浅笑看着胸有成竹的楚遥,像在等着是森么。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诸位。”楚遥忽然站起身,施施然地躬身行礼,旋即问道,“诸位家中可有投考的书生?”
这是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但有不少商贾听后变色,以为楚遥这是在威胁他们,威胁他们若是不出手,便让他们家中的书生走不了仕途。
“所谓士农工商,自古以来商贾地位一直都是最低的,不少商贾都会将家中有出息的孩子过继给读书人家参加科举。”楚遥说得不急不缓,“朝廷素不愿与商贾做生意,为什么?因为商人太过唯利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