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上辈子是因为刺杀皇阿玛,所以才死的,这辈子死法显然更憋屈,为了不连累儿子,得了病之后,就没怎么用过药,也已经去了。
现在再想这些事情也没什么用了,当下最重要的还是往前看,胤祯有了大方向之后,就松快多了,在四哥这儿用完了早膳和午膳,磨蹭了半天才走。
他没了琉璃和弘易,四哥也没了弘晖,说不上来谁比谁更惨,他是失了两个挚爱之人,可四哥呢,若是能提早来这个世界几年,弘晖可能就不至于早早的亡故了。
胤祯没回府里头,他现在还不知道用什么心态来面对现在的孩子,还有府里边的女子,见到了五六年没未曾见过面的四哥,他下一个更想见的人是额娘,都已经二三十年没见过了。
紫禁城威严的让人觉得陌生,胤祯已经很久没有从紫禁城的宫门口就开始步行了,以往他都是乘坐轿撵的,也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来过永和宫了。
额娘仿佛还是记忆当中的!的模样,但又比记忆当中多了几分威严,不过见了人,上辈子的感情和这辈子的记忆相融合,也还是他最亲最爱的额娘。
胤祯一下子就放轻松了,跟在四哥那边的时候差不多,行过礼之后,大大咧咧的凑到额娘跟前,一点儿形象都不顾的蹲在旁边,一只手还拉着额娘的袖子。
好吧,这也就是迫于礼仪了,不然他都想抱住多年未见的额娘,甚至情不自禁的掉上几滴金豆豆。
不过,饶是如此,面对这样突然一副小儿作态的十四,德妃脊梁骨都挺直了,一瞬间都不知道该怎么反应才好。
都是二十多岁的人了,怎么还跟几岁的时候一个样。
胤祯干脆把脑袋都靠在了额娘胳膊上,一点儿都不带害羞的,在额娘跟前,谁还不是个宝宝了。
“儿子就是觉得有额娘在真好,特别好。”
德妃拍了拍小儿子锃光瓦亮的脑门儿,神色虽然温柔,但眉头却微微蹙着。
废太子的事儿跟有没有额娘压根就没什么关系,就算孝诚皇后还活着,也左右不了皇上的想法。
“额娘当然在了,还能去哪儿,凡事不要多想,听你皇阿玛的就是了。”
德妃本来还想劝劝十四,别跟老八走的那么近,但是一想到曾经她们母子二人为这事吵过的架,到底是没张口,十四难得说一句这么暖心的话,就不提那些不开心的事儿了。
十四没吭声,面对数年未见的额娘,他心里边是怀念和激动,但是面对更长时间没有见过的皇阿玛,还是忐忑居多。
众兄弟当中,老爷子待他已经很不错了,他本人也知足。
但是跟四哥和大侄子当皇帝的时候比起来,老爷子做皇帝让他胆战心惊,这过惯了舒服安逸的生活,再突然回到老爷子膝下做孝子贤臣,他怕是会很不适应。 该面对的事情是迟早要面对的,比如这一府的人,尤其是他的九个儿女。
胤祯以往就只有一个儿子,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偏心不偏心之说,更不用去管什么嫡庶。
但是现如今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却是,九个儿女,有长有幼,有嫡有庶,无论怎么做都有偏心的嫌疑,看重嫡出,对庶出的孩子来说,他就是偏心眼儿的阿玛了,可如果他一视同仁,又何尝不是在偏心庶出。
更让人头疼的历史遗留问题是,‘他’曾经确实有些偏心眼儿,偏心长子弘春,毕竟是头一个孩子,又是最宠爱的女子所生,所以就偏疼了一二,在府中的待遇,并不弱于两个嫡子弘明和弘暟。
旁的兄弟家里头,若是有嫡子的,基本上都只要嫡子进宫读书,压根儿就没有庶子什么事儿,但是到了他的府上,入宫读书的却有两个儿子,长子弘春和嫡出的次子弘明。
剩下的两个儿子,老三弘映是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所出,‘他’本人对这个儿子也难免有几分忽略。
最小的弘暟,是他的嫡幼子,待遇也只比老三好出来一些,比不上前面的老大和老二,就算是福晋,两个儿子里头也没能一碗水端平,更为倚重前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