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明珠_作者:即墨伦珊(219)

2018-03-27 即墨伦珊 民国

  黄四舅舅说:

  “现在民国了,科技发展,电话电报,洋船也快。你不放心啊,就把这里的事情,原原本本都给六姑太太说一次,好话癞话,都说到前头。咱们是隔了一层的,这个表小姐呀。说到底了,还是要归她爹娘管。”

  黄四舅妈就依言发了电报,又写了长信。

  美溪小姐,说到底了,要归她爹娘管。

  ……

  山东平安县,安水河岸边。

  张老太爷瘦的皮包骨头,精神却好,两只眼睛很清亮,眼神也锋利。他穿着一件老羊皮的大厚袄,并不穿长袍子,直接就是青布棉裤,千层底的棉靴子。

  背着手,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往前走。

  张大爷是和他爹同样的打扮,这平安县的百里侯父子,猛地看穿戴,就是寻常富裕的农民。他们像普通的农民一样懂的天时农田,懂的庄稼米粮。

  过了正月十五,父子两个就每天出门,在田野里河岸边走一遭。

  张大爷说:

  “爹,你小心脚底下,就是这化冻的时候,最容易摔人。”

  张老太爷止步,挺直了腰,望着安水河,河面还是有一层厚厚的冰,冰面之下,河水开始活泼的流淌,声音汨汨。

  他吸了一口气,早春的空气清冽犀利。

  “常在河边走,总要打湿了鞋脚,你说,这今年的年景,会怎么样?”

  张大爷远远不如他的父亲开朗乐观:

  “年景好坏不要紧,兵荒马乱没个头儿。您孙女儿去上海三年了,也不敢叫她回来。亲家舅舅那里一连又发电报又发信,家里的妇道人家,哭了好几天了。您看这个,要怎么回话儿?”

  哭也是白哭,这几年,不好过。大姑娘还是呆在上海让人放心。

  张老太爷背着手,转了一个身,十几丈外,站着周家的大少爷和几个兵丁。

  几个兵丁都是青布棉衣棉裤,扛着大枪。

  周大少爷穿着土黄布的单衣军装,扎着武装带,身上绑着两短一长的三支枪,脚下是长筒军靴,靴子里插着碳钢匕首。外面罩了一件薄风衣。

  敏锐的感觉到老太爷的目光,直直的和他对视。

  年轻人,火力真够壮的,衣着打扮和老张家父子,是两个季节。

  张老太爷把目光从周大少爷身上划开,远远的望向依旧荒废不见春色的平山。他笑着说:

  “开枝散叶,光宗耀祖,这是大好事。你媳妇这么多年,也辛苦了,就让她回一趟上海娘家吧,你陪着,大姑娘的亲事,就听大姑娘自己的意思,不能因为张家丁口不旺盛,就委屈了她!”

  太阳光,明晃晃的,照在安水河面上,远远近近的响起冰面碎裂的声音。春天来了,万物生发的季节。

  张家老太爷的意思,大姑娘,依旧不适合回来。大姑娘的亲事,让她自己做主吧。

  美溪小姐归谁管?自然是,归她自己管。

  ------------

  150平安药厂归谁管?

  上海,最热闹的四马路,一家英伦风格的咖啡厅,轻缓的钢琴曲叮叮咚咚,打着领结的外籍男侍者单手托着咖啡盘子,优雅自如的来回穿梭。

  咖啡和奶油的气息弥漫,空气都是香醇的。

  靠窗的角落里,坐着两位英国佳丽,两人是一模一样的西装裙,蕾丝花的白衬衫。头上还戴着帽子,黑色的网格线垂落下来,罩在高挺的鼻尖上,嘴唇上涂着蜜丝佛陀最殷红的一款唇膏。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其中一位的唇角上有一粒米大的美人痣。

  雪莉小姐用银勺子,缓缓的搅动着盘子里的咖啡,一连几次把鼻子皱起来:

  “你真的决定了吗?不回去了?呆在这样古老愚昧的东方?”

  艾米小姐吃了一口咖啡,尽量把她甜美的声音压低:

  “你真的觉得这里愚昧?落后?伦敦有的,这里什么没有?”

  雪莉把目光望向窗外,透过玻璃窗,外面的大马路熙熙攘攘,叮叮当当驶过的是双层的电车,啪啪啪驶过的是高棚或者敞篷的小汽车,印度的巡捕缠着白头,骑在高头大马上。

  黄包车夫,深深的弯了腰,飞速的跑过。坐在车上的是时髦的女郎,戴着宽边的帽子,挎着坤包,双腿交叠,脚下的皮鞋,七厘米的高跟。

  雪莉小姐的声音依旧很高调:

  “这里,没有足够多的绅士。”

  艾米小姐看她姐姐不再掩饰,就有一点着急,她私下看看,依旧压低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