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明珠_作者:即墨伦珊(418)

2018-03-27 即墨伦珊 民国

  金鼎轩的掌柜进门拱手打招呼,张家大爷笑着说:

  “我也不怎么会点这里的菜,还是你们来吧!”

  座上的客人都纷纷笑着说:

  “点菜有什么不会的,你只管点,我们都是没有忌讳的。”

  张家大爷又拱手让黄四舅舅:

  “四哥你来。”

  黄四舅舅并不托大,他站起来摆手:

  “你只管点,等下我再补充,也是一样的。”

  张家大爷看他这样说,就知道是自家人,也不必太客气了,所以先拿起托盘里的菜单,扫了一眼,又抬起头来,笑着向掌柜说:

  “先上一些茶水吧,你们都有什么茶?”

  掌柜的心说,我们有什么茶,我们什么茶都有!他心里这样想的,嘴巴不是这样说的,他拱手行礼,开始满脸赔笑的唱茶名: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

  张家大爷嘴巴里发出呵呵的笑声:

  “都是好茶,你们喝什么?”

  他又和煦的征求客人们的意见。

  男客一桌,女客一桌都纷纷表示随意,并没有特别的忌讳。女客们桌上,张太太笑着说:

  “你看看你,点个茶水也这样啰嗦,就问掌柜的,有什么好的,推荐一种好了。”

  掌柜的冲张太太拱手,介绍说:

  “这几天正好流行一味竹茶,鄙店有幸得了一些,不知道贵客们能否赏脸,品鉴一番?”

  张太太拍板做了决定:

  “就要你说的茶。”

  两桌的客人又推让商量了一番,定下了菜品,才不多时候。金鼎轩的伙计都依次送了茶水上来,茶具十分的新奇,茶壶茶杯,皆是翠竹做成的,茶壶是用竹子扎箍而成,十分考验工匠的手艺。茶杯直接用竹筒做成,带了些拙朴之意。

  黄小姐们低头吃了一口,赞不绝口:

  “这可真是清新雅致。”

  丁家的小姐们也说:

  “这份茶具,都是可以入诗的了。”

  改日和其它时髦的小姐们集会,就又可以添一个新话题。她们不知道的是,这套茶具,竟然是从美溪小姐游览佘山竹林时,周大少爷随手做下的首创。

  美溪小姐这个人,于时尚之事,从来都是不在意的,在她看来,一切都是落后了一百年的。她从来不在意民国的时尚,民国的时尚圈子,却也零星有了她的传说。

  ------------

  288让你出门不看黄历

  中华是一个盛产竹子的国度,什么梅兰竹菊四君子,什么魏晋名流竹林七贤,利用竹子做茶杯,大约是古来有之的事情。 太阳之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历史总是不断的被重复,惊人的相似。

  竹子这样的制材,大概是真的比陶瓷差了太多,所以最终被淘汰掉了。周大少爷和美溪小姐游览佘山,用了一次翠竹杯,就又一次把这份时尚带动起来。

  第一道茶水上来,女客们桌上,就赞不绝口。男客们的桌上,当然也捧场的说一些好听的话,其实这茶并不比传统的名茶好什么,最大的卖点,大概是新鲜时尚吧。

  新鲜时尚的茶水,是一定要多喝一些的。茶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白老板和丁老板结伴去盥洗间。

  两个人压低了声音,说一些背后议论人是非的话。

  丁先生叹息着说:

  “口口声声的说要老亲们多照应,其实他也是任性,买平安的官做,得是多大的本钱?事先也没跟我们提一句啊,吃穿排场也是这样的奢靡,坐吃山空,看他们能过几年吧!”

  这也算是有阅历的评点了,上海滩是个纸醉金迷的销金窟,从亡清到军阀混战,数不清的达官权贵搬迁过来,来的时候都是金银满车,仿佛够用几十辈子一样。有太多不懂的细水长流的道理,前三年挥金如土大老爷,中三年变卖典当瞎折腾,后三年空了肚皮上街拉包车。

  丁先生认为老张家买了平安的官儿,是个瞎折腾。

  白老板的意见是完全不同的,他说:

  “俗话说的好,千里做官只为财。我看这个平安药厂的官,是大有学问可以做的。”

  两人说了三两句,话不投机,很快又回到了宴席上。

  今天的酒水用的是孔府私酿,白老板斟满了一杯子酒敬给张家大爷。张家大爷很是爽快的一口干掉。脸皮有些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