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长庆讷讷的,不知道怎么哄明显被勾起伤心事的媳妇,只能一下一下轻轻拍着媳妇的背安抚。
在方茹娘七岁的时候,方六婶曾经怀过一胎,结果大冬天被四岁的方艾娘推了一下,摔了一跤,四个月上流产了。
当时方艾娘的奶奶田氏,仗着自己是长辈,非说是方六婶自己糙手糙脚,冒冒失失跌倒把胎掉了,还把她家宝贝孙女给吓着了……阴阳怪气的讽刺了方六婶一顿,气得坐月子的方六婶直接血气上头晕了过去。
因着方长庆这一脉人丁稀少,爹娘早逝,亲哥早就搬去了外地,方家村里没人肯出头为他们做主。还是方六婶的娘家人听到了消息,周家村老老少少来了半个村,找方氏族长对峙,却换来对方一句:“孩子还小,不懂事。跟孩子计较个什么劲。”
气得当时方长庆红着眼就冲到了大伯家准备讨个公道。
当时真是千夫所指,只有菡娘的爹——行三的方长庚站出来替他们说了句公道话,顶着亲娘跟大哥的压力,强迫侄女方艾娘给方长庆一家道了歉。
为了这事,方长庚他亲娘,也就是方艾娘的奶奶田氏还大闹了一场,觉得方长庚胳膊肘往外拐,向着外人。
后来菡娘她娘阮氏偷着拎了一篮子攒了好久的鸡蛋去了方六婶家,更是经常陪着方六婶说话解闷,这才让方六婶度过了伤心难熬的日子。
再后来没几天阮氏怀上了芝娘,方六婶便觉得这是自己掉了的那个孩子重新投的胎,对阮氏更加亲近。
两家人结下了深厚的渊源。
即便是后面方长庚失踪,阮氏因病去世,这份情谊也没断了,方六婶一家经常暗地里照顾那没娘没爹的三个可怜娃。
听说了姐弟三个被赶出家门的消息,也只有方长庆一家听到了消息便急着去找这三个可怜的孩子回来。
然而,他们谁也没想到,之前两个小的因着长姐方菡娘护的好,没怎么太受罪。反而是先掉进河里又为弟弟妹妹挡风受了寒的方菡娘,高热不断,送了命,芯子已换成了二十一世纪的方菡。
正文 第三章 不要怪我闹的不好看
方六叔看着昏睡在炕上的方菡娘,跺了跺脚:“孩子不能再拖下去了,不行我去找瘸子李去。”
瘸子李是方家村的赤脚大夫,曾在县城里当过几天药铺学徒,后来因喝醉酒误了东家的事被赶了出来,他索性回到方家村当起了大夫。方家村村民大多没钱,平时有个头疼脑热风寒什么的,也舍不得去县城里买药,直接找这个瘸子李开几副药,好不好的先吃着。
别说,瘸子李给村里人看了这么些年,对于普通的伤风头疼什么的,治得颇好。
方六婶一把拉住方六叔,急道:“瘸子李可在村南头呢,这大风雪的,他那懒怠性子肯定不愿出门……不行,你还是去一趟,先拿点药回来,先给娃儿退退烧。”
方六叔点了点头,去了内屋床柜上的钱罐子里拿钱。他看着钱罐子里剩下的几十文钱叹了口气,还是全部掏了出来,放到怀中的布袋里,跟方六婶说了一声,深一脚浅一脚,冒着暴风雪,去给方菡娘买药了。
方六婶这边劝了方芝娘方明淮喝了黍米糊糊,一边支使方茹娘拿盆出门盛了些雪。
温暖的室内,白雪很快融成了雪水。方六婶拿着麻布巾,蘸了蘸雪水,冰冰凉凉的铺在方菡娘头上。
方六叔很快拿了些药回来,怀里就剩了几个铜板。他没说什么,只是吩咐方茹娘熬药的时候看着些火,不要过了头熬坏了。
看着炕上依旧在昏睡的方菡娘,夫妻二人心中皆是沉沉的叹了口气。
听天由命吧。
……
也是方菡娘命不该绝,方六婶拿着小勺子一口一口喂下了药,当天晚上方菡娘便醒了过来,由着方六婶喂了她一碗黍米糊糊,又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夜里一家人分了两个炕,方六叔两口子带着家里两岁的方明河,四岁方明淮睡在了里屋的炕上。
方茹娘带着方菡娘方芝娘,睡在了堂屋的炕上。
这样吃了几天汤药,方菡娘的病逐渐好了。
这天,雪后初晴,白皑皑的一片,映着人心情也好了几分。
方六叔家隔壁邻居隔着栅栏跟院子里的方六婶打招呼:“可算是天晴了,方嫂子,这几天家里没冻病的吧?”
农家人对口上的忌讳比较看重,方六婶听了邻居这不太喜庆的话脸上的笑意就有点僵:“杏花娘,咋说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