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嫂先前有过经验,大嫂觉得准备多少的聘礼比较妥当?”李杨氏问。
“先前温哥儿的聘礼是公中出的,母亲那个时候准备了六千六百两银子的聘礼。”六千六,讨个顺一点彩头。虽然公中准备的是六千六,但是李温的媳妇家境没有茗洁儿好。而且李晖四品官,每个月五十两银子的俸禄,一年六百两银子,也是上交给公中的。四品官朝廷还给了 700亩的良田,在李晖没有分出去的情况下,这700亩的良田虽然地契在李晖手中,但租出去的收入却是给了公中。朝廷发的良田位置不太好,不在京城里,所以700亩的租金大概一年300两银子这样。
如此一来,李晖每年上缴给公中的有1000两银子这样。
再看李晖一家,李温在外地当官,公中不出银子,李府女眷一年四季衣裳、饰品等加在一起,一年的花费是200两银子样子,男眷不用饰品又省了一些,一年到头大概150两银子,二房一年大概700两的花费。那么李晖每年贴给公中的还有300两银子。
虽然四品官的儿子六千六百两银子的聘礼娶个媳妇,还是算得上台面的,但六千六百两也是表面上的账,实际上拿出去的可没有。比如一些没有用的字画,按照市价来算……
“温哥儿和鸿哥儿毕竟是不同的。”李老太太不喜欢李晖媳妇的做派,说话也是明着暗着讽刺,“温哥儿虽然是大房的嫡长子,但大房到底是庶出的,鸿哥儿可是侯府的嫡长子。”
李晖面上带着微笑,仿佛李老太太的话,说的不是他。
毕竟往上,李老太爷也是庶出的,也许李老太太就是故意说给李老太爷听的。不过作为庶子,李老太爷在他那个时候,他的财产还是丰厚的。
2000两银子、100亩的良田、两间铺子、一间三进三出的屋子。当年的忠国公夫人真是厚道。还不包括他结婚的时候,公中出的聘礼。
“既如此,大哥就按照侯府嫡长子的派头来。”李洛出声。
“啊?”众人看向李洛。
李老太太笑道:“咱们的洛哥儿年纪还小,还没成婚,可不知道成婚需要多少银子。鸿哥儿如果按照侯府嫡长子的派头来,以后你和淋姐儿自然也不能少了。”
目录
“按照侯府嫡长子来,我们侯府公中还没这么多银子。”李杨氏道。
“侯府嫡长子需要多少银子的聘礼?”李洛问。
“当年我们庆伯府世子娶媳妇也准备了两万两银子的聘礼,鸿哥儿虽然不是世子,但侯府门面到底比伯爵府大,嫡长子的话两万两也不能少。”李老太太道。她这话可是实在话。
可是李杨氏不舍得拿出这么多,因为她还要考虑李淋。
看着李杨氏沉默不说话了,李老太太就是痛快,侯府是在李旭封侯的时候才有钱的,李旭封侯不过六年,死了四年,侯府有多少银子她虽然不知道,但是也不会多的。再说李鸿娶媳妇,李府的公中可不准备出。
“母亲,咱们侯府公中有多少银子?”李洛问。当着所有人的面,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问。
“你父亲封侯爵的时候,圣上赏赐了千亩功勋田和五千两白银。”五千两白银还是他们搬进侯府的时候给的,李旭跟圣上商量的,免得李老太太打主意。“还有一些珠宝和一把剑。”其实赏赐的东西真心不多。
“你父亲正一品将军,圣上又赏赐了 1200亩的良田,一年千两银子的俸禄。”李杨氏又道,“千亩功勋田,是自己在打理,这两年都是收支平衡。1200亩良田租出去了,一年千两银子。公中所有的银子加起来,只能凑出一万五千两。”李杨氏说的倒是事实,她是个节约的人,李旭前两年的俸禄足够侯府开销了。所以圣上赏赐的银子,良田租出去的银子,她都是存起来的。
她家境清贫,嫁过来的时候,唯一好看的就是一个庄子,还是她母亲咬咬牙买下来的。至于其他的,还是李旭在婚前偷偷塞给她的。
想到这里,李杨氏心里甜甜的,又有点心酸。那个她以为能依靠一辈子的男人,已经死了当然,一万五千两之外,李杨氏自己也有私房,不过也就两千余两,还是存了这么多年。她当年还行,但是打理店铺则不太行。
“母亲把千亩功勋田给我。”李洛道,千亩功勋田,他正愁着没田地呢,“我这儿给母亲填五千两,大哥的聘礼凑够两万两价值的财物。”
聘礼说的两万两,不是两万两的银子,而是聘礼所有的东西加起来,价值两万两。
“洛哥儿?”李杨氏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