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爷的意思是?”松岭县令还是听不懂啊。如果要他留在这里,小侯爷提这些事情是干嘛的?
“我拿四品官的月例来补贴县令大人,大人就安心留在这里吧。”李洛最后才说出目的,“四品官员五十两银子一个月,我再补贴你二十五两银子一个月,一年五百两。大人认为如何?”松岭县令心一动,当然好了。不能升官,发个财也是好的。而且如同小侯爷说的,松岭县虽然贫穷,但的确很轻松,平日里也发生不了一件大事。如果给他四品官的月例,在这里逍遥自在,这日子过的踏实啊。
举人买官,四品到头,这是华国律法。那他想往上升职的原因是什么?权势?四品官屁股大的权势?所以当然是因为银子啦。如果小侯爷补贴他的话……“不敢不敢,哪里敢拿小侯爷的银子。”
“大人拿着,我才放心,也能放心的拜托大人帮我做事情。”李洛说着,打了一个手势。
李长诚拿出五百两银子交给松岭县令。松岭县令从来没有一次性拿过这么多的银子,手都在发抖,很是兴奋,同时又担心,这不会是受贿吧?
“县令大人不用多想,我在京城名声极好,我父亲是为了保护皇上而死的,皇上对我很是疼爱。”李洛又道,“我这次来松岭,还有一件事,想拜托县令大人。当然,也不是拜托,是想给县令大人一个发财又不违法的机会。”
发财又不违法,不干那是傻瓜。松岭县令几乎不用思考:“请问小侯爷是什么事情?”
“西北土地极多,很多土地都空着没东西可以种植,就拿我们松岭县来说,一眼望去都是小麦。一亩地900斤的小麦,大家种植出来的小麦都吃不光,虽然易保存可以吃很久,但是接下来的土地呢?都没什么用处。我想要大米。”李洛开口。
“大米?”
“对。”李洛眯起眼,“我想要一个月150万斤的大米,以一两银子150斤的价格来收购,那么一个月就是1万两银子,一年12万两。一年有两次的稻谷丰收,五月和九月,也就是每次要900万斤的大米。大人可以收购松岭县的土地,也可以租用松岭县的土地,这里的土地及其便宜。”
松岭县令心动的很。
这里的土地的确很便宜。放在靠近京城的土地,千亩良田一年千两银子,而这里,千亩土地一年500两银子都不用。
900万斤的大米,一亩良田如果收货差一点400斤的大米,那么需要22500亩的良田。
一年的租金折价11250
一年的田税:150大米乘以22500等于3375000斤大米,或者33750两银子。
一年的种子成本:一亩地1两银子乘以22500等于22500成本一年的工钱:一亩地200个铜板,22500亩的话需要4500两银子。
那么加起来所有的开销是:72000
一年还能赚的钱12万两银子-72000两银子,就算差一点,还有4万两银。
当然,这是第一种方法。
还有第二种方法,李洛向松岭县令收的价格是1两银子150斤,松岭县令可以向老百姓收1 两银子200斤大米,他赚其中的差价。一年也有4万银子。
松岭县令在心中算计了一下,还是赚其中的差价比较方便。
“可是,我是朝廷命官,向百姓收大米,这恐怕……”松岭县令顾忌这个。
“你放心,我会派人来松岭县,你只要作为中间人帮他牵线就可以,收大米和付钱的事情,不经过你。我给的价格是1两银子150斤大米,你和他们怎么谈是你的事情。”李洛道。这才是他此行的目的。
松岭县良田土地很多,老百姓的劳动力没地方用。而且,他收的大米虽然便宜,但是对西北的物价来说,并不便宜。
更何况他的大米不是作为流通,不会引起全国米价的震动,不会影响其他地方的米价。如此一来,西北大军的粮食不用从京城那么远的地方运来。从京城运到西北军营,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从这里运到西北军营,约莫三天就够了。
而且银子也可以省了很多。
他红酒的利润一个月7万两银子,购买大米一个月才1万两银子。
李洛内心又要吐槽了,为了解决西北大军的粮食问题,小侯爷是心力交瘁啊。
第198章 (补昨天)
“既然小侯爷如此相信下官,下官就跟着小侯爷干了。”松岭县令决定放手一把。而且只要不是他经手的买卖,那么他就不违法。何况这样也能带动松岭县百姓的生活水平,那么空着的土地也有地方派做用场了,老百姓也不用担心大米发霉了。
当然,松岭县令的心也没那么黑。他的要求也不高,一个月有几百两银子的收入也就够了。李洛以1两银子150斤的大米来收购,他以1两银子160斤的大米去收购。毕竟百姓的劳动力还是不能剥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