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管家点头:“是的,七年前王爷被封为齐王的时候,先皇就把西北作为他的封地了。”这是太子宴册封的。
“如果我没有记错,目前他是唯一一个有封地的亲王吧?”李洛问。
“不是。”古管家道,“当年内乱的那些亲王所有的封地都已经没收,但是没参与内乱的那些亲王,比如仁孝帝的那些兄弟,他们的封地孩子啊。”仁孝帝,顾郡辰的皇爷爷。
“我国律法有规定,亲王封地不过三代。亲王、郡王、三等郡王。三等郡王不能立世子,但毕竟是宗室,所以在其过世之后,三等郡王的子嗣要移回京城。”李洛道,“如果是仁孝帝那一代的亲王,那么到齐王哥哥那一代,是最后一代了。”
“不错,小王爷所言极是。”
“那目前和齐王哥哥同辈的,只有他一人有封地?”李洛问的是这个。
目录
“是的,和王爷同辈的,也只有他一人被封了亲王。今上的皇子一共三位,并没有册封亲王。今上的兄弟而今只有廉郡王一人,因其出生低微,母亲是宫女,所以只得郡王之位。”古管家道。
“这人我知道,他也是因为母亲出生卑微,而逃过了内乱一劫,郡王虽低亲王一级,但皇室宗室,身份还是高贵。”李洛道。
“小侯爷所言极是。”
“那万亩良田在西北就更好了,如此说来西北的食邑都是交给齐王府的?”李洛又道。
“是的,都在账本里。”古管家拿出西北食邑的那本账本。
“太好了。”李洛甚是高兴,“那纸笔,我要给松岭县令写信。那万亩的良田现在是派做什么用场?”
古管家叹气:“因为西北实在太远,所以良田都是出租的,我们只收租金。但是西北的百姓非常的贫苦,租金非常的低。很多地方,一亩良田一年的租金一两银子,但是在西北只得收500铜钱。王爷又放低了租金,换成了 300铜钱。不过也因此,他们缴纳租金的时候从来不拖欠”
。
“便是不拖欠,万亩良田一年也就3000两的银子,哪里够齐王府的开销?”李洛想了想,“明年开始,那些良田不出租了,我有用处。”
“是,王爷吩咐过,齐王府的中馈交给小侯爷负责。”古管家对这位能赚大钱的小侯爷是全身心的拜服。
顾郡辰作为亲王的产业是万亩良田和西北的食邑,接下来是先皇后的嫁妆。
第225章 春猎出发了
皇后的嫁妆中基本都是庄子、铺子、良田和古玩。嫁入皇家,不会带着银子。所以她的十万两银子,都是固定资产,而不是银子。古玩这种东西,收入银库。庄子这种东西,放着不动。铺子这种东西,李洛现在对铺子没什么兴趣了,他有红酒的生意,还有慈善之家,搞那么多的铺子没用。而且,从有人行刺顾郡辰、再有人冒充他生母这种事情看来,现在的京城表面上没什么,实际上非常的不稳定。
有人胆敢冒充他的生母,绝对不会是冲着他来的。他一个小男孩没有什么值得别人来算计的地方,如果真的有人要算计他,那么肯定跟齐王府有关。
所以在情况未定之前,铺子这种东西留着没用。“古管家,把铺子转卖掉吧。”
“啊?”古管家不解,“小侯爷,转卖铺子不太好吧?这要是传出去……”
“传出去会影响王府的名声?”李洛笑着摇头,“名声这种东西,跟齐王府没有关系。齐王府贵为亲王府,不管有没有名声,都不会影响它崇高的地位。而且,去年十二月,齐王府已经捐了十万两银子,这要是没钱在卖铺子,说出去也是美誉。”
古管家一想,顿时赞赏道:“小侯爷这话甚是,咱们王府卖了铺子,这是为了给西北的将士捐军饷呢,传出去了,只会得民心。”
“得民心?”李洛看向古管家,彳以笑非笑。
古管家和李洛对视,两人相似一笑。
都是聪明人,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老奴真是越来越喜欢小侯爷了。”古管家道。
“这话儿你可以跟齐王哥哥说。”李洛道。
古管家被咽了一下,要是让王爷知道,这事儿就大了。谁喜欢小侯爷都不行,只有王爷能喜欢小侯爷。刚开始,皇上把小侯爷赐婚给王爷,古管家真是操碎了心,但是现在,他很是放心。小侯爷为王爷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大米、银子,都是为帮助王爷得民心的。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小侯爷年纪虽小,但却是做大事情的人。古管家很是欣慰。
他家王爷很可怜,先皇死了、先皇后死了,固然皇上对王爷很好。可到底是叔叔和侄子,无法取代王爷的父母,在这个时候小侯爷的出现,简直就是苦口良药。是因为小侯爷,王爷开始有了笑容,是因为小侯爷,王爷开始像个普通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