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绝宠之王妃倾城_作者:西青先生(925)

2018-03-25 西青先生

  玉无玦在下边,闻言忽然微微抬眸看向了元昌帝。

  元昌帝的视线也正好放在他的身上,只是一眼,便继续道,“自朕登基以来,如今已是二十多年,期间大风大浪,辰国也几经浮沉,二十年社稷,并非一桩一件都能做到让百姓全身心满意,这些年,辰国经历了大乱,也成就了大治,辰国由中原十国之一,成为如今中原强国之首,由二三十年前尚有的贫弱困境,成为如今中原诸国不敢缨我锋芒的大国,是诸位爱卿的努力,是百姓的福气,也是朕的福气。”

  百官赶忙道,“微臣不敢,陛下圣命,功在社稷。”

  元昌帝却是摇了摇头,“然而,朕即便做了诸多对辰国有益之事,但近一年以来,朕仍旧是觉得愧对列祖列宗,今年二月,宣王逼宫,不到半年的时间,肃王和怀王联合兵马,与异族勾结,再次逼宫,造成朝廷震荡,实乃朕之罪过。”

  百官闻言,已是惶恐不已,便是几位皇子也纷纷跪下,“人心之变,非陛下之罪。”

  元昌帝摆了摆手,“不到半年时间,辰国便经此大变,造成朝堂两翻混乱,朕思虑多日,几番反省,认为,实乃国无诸君,诸王争乱所致,经朕思前想后,为杜绝日后再发生此事,当为国立下诸君,册立太子!”

  册立太子?百官震惊地看着元昌帝,实在是料不到元昌帝会在如此一个平凡的早朝上确定立太子之事。

  便是玉无玦也微微皱眉看向元昌帝。

  元昌帝脸色却严肃了许多,道,“诸君既定,便可减少纷争,如今,在朝的诸子,皇长子逸王乃天玄军统领,守护辰国北线边界,为辰国立下汗马功劳,皇三子清王,民间诸评皆善,皇六子济王,忠心耿耿,有朕左膀右臂之能,皇十二子,近年历练,皆有所长,可堪为栋梁之才,以上诸王,皆有栋梁之才。然则,皇四子晋王,乃皇后所生,乃朕唯一嫡子,惊才艳艳,冠绝天下,多年来,兢兢业业,四海八方,皆是功业,收服大周,征战楚州,于辰国功在千秋,朕经思虑,决定立皇四子晋王玉无玦为太子。”

  说罢,安成已经拿出一份明黄圣旨,看了一眼下边的百官,高声念道,“储贰之重,式固宗祧,一有元良,以贞万国。皇四子晋王玉无玦,器质冲远,风猷昭茂,宏图夙著,美业日隆。孝惟德本,周於百行,仁为重任,以安万物。王迹初基,经营缔构,戡翦多难,征讨不庭,嘉谋特举,长算必克。敷政大邦,宣风区奥,功高四履,道冠二南,任总机衡,庶绩惟允。职兼内外,彝章载叙,遐迩属意,朝野具瞻,宜乘鼎业,允膺守器。可立为皇太子。所司具礼,以时册命。”

  百官高呼,“陛下圣明。”

  玉无玦跪在大殿之中,沉声道,“儿臣领旨。”

  元昌帝点了点头,在安成宣读圣旨的时候,已经有宫人端着托盘出来,其中一个托盘放着属于太子的印鉴,另一个托盘放着属于太子的金冠。

  元昌帝走下来,亲自拿起了属于太子的金冠,走到跪在大殿中的玉无玦的身前,替他将金冠带上。

  而后,他才看着玉无玦和百官道,“都起来吧。”

  百官起来,却又重新对着玉无玦跪下,“见过太子殿下,太子千岁。”

  玉无玦站在元昌帝的身边,看着百官行礼,声音不见波澜,“起。”

  ------题外话------

  圣旨是唐太宗李世民被封太子的时候的圣旨。我拿来借用……

  还有晋王殿下的小包子大家要不要帮忙取个名啦?(*^▽^*)

  第137章 逃跑的太子和太子妃

  阮弗在府中,在玉无玦还没有回来的时候,便已经得知了玉无玦在今日的早朝上被册立太子的事情,因为诏书已经颁布在永嘉城中,而她也成为了太子妃。

  这个消息,是盼夏告诉她的,盼夏还将诏书下发至百姓的时候,许多听到消息的百姓,或者城中的学子对于元昌帝旨意的赞誉。

  小丫头描绘得绘声绘色,却见阮弗神色并无太多惊喜,也并无太多意外,不由地停下来,“王妃,你怎么了?”

  阮弗摇了摇头,似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着盼夏说的,轻声道,“无玦能有今日的位置,本就是众望所归。”

  盼夏却依旧陷在玉无玦被册立太子的兴奋之中,对于阮弗这句话只是听进了耳中,愉悦地道,“王爷,不,太子本就是冠绝天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