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地皮批下来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也该是它们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企业里有些青年职工明年也到了结婚的年龄,住房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农村盖楼自然不能盖的太高,人们还住不习惯,只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经过和苏平的商议,第一个小区的建设方案基本上定下来了。
建筑高度五层,先盖六栋楼,总建筑面积两万五千平,可入住三百户。
工程采用大包的形式,总投资四百五十万,开春以后开始动工,预计到秋天竣工。
商议妥当后,万帆给苏平开了一张百万的支票,让他做先期的准备工作。
到了腊月十五,以前车辆云集川流不息的千帆实业各个部门的大门口安静了下来,只有少数的车辆前来拉货。
这个时候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开始在仓库里积压,唯一例外的就是影碟机的生产。
只有影碟机的生产没有积压,生产出一台几乎就走出去一台。
有了解码芯片,影碟机的产量就有了保证,但是就算有了保证一天的产量也才五百台,这点产量对于将来巨大的影碟机需求市场来说,简直就是沧海一粟。
就算一天生产五百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也不到二十万台的产量,这与影碟机累计销售五千万台的市场想去甚远。
虽然影碟机有这么大的市场,但万帆也知道,他能占据这其中110的份额那都有点异想天开了。
万燕方面传回的信息,自从万燕电子的法务部门处理了两起南粤省没有经过授权的厂家生产影碟机事件后,南方一些要上马影碟机的企业开始和万燕电子进行接洽。
一旦谈判成功,明年市场上就有可能出现五六家影碟机厂商。
这没有什么意外的,从制定影碟机的发展规划后,出现授权企业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这么大的市场,光靠万燕电子和千帆实业根本就吃不下来。
就算明年会出现五六家生产企业,产量也不过百万台左右。
百万台的产量应付95年是没什么问题,但是96年影碟机的销量就开始飞跃,这点销量依然是杯水车薪。
要想有高的产量就得扩大生产,没有别的捷径可以利用。
不过红崖这个小城地处偏僻,他所能辐射的区域也就是东北三省外加一半内蒙。
要想让产品走向全国,就要去别的地方办厂。
这是万帆第一次萌生去外地开分厂的念头。
入股赵永泉的公司算是一个尝试,接下来还要真的走出去了。
当真若是要走出去的话,第一站要去什么地方?
魔都?
魔都离万燕电子太近,那里应该是万燕电子的覆盖范围,跑到那里去办厂有点不好。
再往南去南粤省他还嫌太远了,看来还是暂时落脚京城吧!
赵永全在京城能弄到地皮,等有了地皮先在京城建分厂,然后再徐徐向南发展。
万帆东转西转,最后转又到了电动车厂。
电动车一车间那些家住厂里的老员工去了分厂后,这里的人并没有减少,新从农村招收来的工人很快就顶上了岗位。
一车间现在全部转向了二代电动车的生产,一代电动车只有极少量的配额。
万帆走进电动车厂的院子,非常意外的看见郑闯在装车,郑同年在一边笑嘻嘻的看着。
“我说大学生!你怎么又跑来了?”
“万老板好!”郑闯很有礼貌的和万帆打招呼。
“我是来看看我父亲干活,体验一下他的工作,另一个目的就当锻炼身体了。”
这个想法不错,只有理解了父母劳动的疾苦,才能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没去看看你设计的电动车,现在已经量产了。”
“我听我父亲说了,不过没时间去看,等过完年了我回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