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慢慢过去,进入了千禧年,小壮小学毕业了,前世能考上外地好大学的刘佳佳在这一世成绩也很突出,小壮跟刘佳佳不一样,成绩只能说是差强人意。
王青青虽然着急,却也没有办法,小壮不是不学,他对学习也非常上心主动,只是这孩子好像天生没有这跟筋,哪怕他再努力,成绩也只是中游荡荡。
要想完成原身田青给的任务,让小壮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王青青认为只给他留下大笔财产怕是不成,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小壮只拥有大笔钱财,自己本人却不能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肯定,想来他也快乐不到哪里去。
既然学习不行,王青青就想发掘培养一下小壮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小壮原先对挣钱很感兴趣,五六岁就能在田青的帮助下在街口摆摊卖橘子汽水和冰糕,六七岁时就知道让田青给他炒了瓜子,拿裁开的报纸包成小包在电影院门口叫卖。
会经商也不错,挣钱尤其能给人满足感,王青青跟小壮聊了聊,谈谈心,发现这孩子小时候热衷挣钱全是因为想帮助妈妈还账,其实他对这些兴趣并不大。
这就麻烦了,这孩子未来的方向到底在哪里?王青青一筹莫展,正好孩子小学毕业放了暑假,王青青把小壮送到了省城姥姥家,给他报了七八个各类型的培训班。
七八个培训班没有白报,王青青终于替小壮找到了未来的出路,教小壮素描的老师说,小壮的绘画天赋是他见过的学生里最好的。
小壮自己也特别喜欢画画,拉着王青青兴致勃勃要给她画肖像,王青青给小壮当模特,笑得很开怀,找到了方向就好,孩子能醉心于一项技艺,他就能从中得到满足感,如果能从中取得成就,那他想不快乐也难。
小县城条件有限,小壮的美术之路肯定不在这里,王青青张罗着想把小壮送到省城去上学,这事儿惹恼了本就对王青青极度不满的刘佳佳。
这天周末,正是中午忙碌的高峰期,麦肯基里迎来了两个穿制服的公职人员:“你就是田青吧?有个情况要找你了解一下。” 王青青为了小壮以后的出路, 在暑假里把小壮送到省城姥姥家去上了两个多月的兴趣培训班, 这事儿让刘佳佳特别不痛快。
外人不管什么时候在她面前提起田青,都是一副赞叹的口吻, 又明里暗里话中带话告诫她要知恩感恩, 刘佳佳对此是极为不忿的,哼,这些外人屁都不知道就多嘴多舌惹人讨厌,他们就看到田青给自己交学费了,又哪里知道自己在田青家过的是什么日子?
一天到晚的干活儿干活儿,家里的家务要自己做, 放学后周末节假日还要去店里帮忙,一天到晚不得闲,和自己同龄的孩子, 哪一个过得有自己苦逼?田青就会在外人面前装相,什么她一心为自己好, 都是为了在别人面前博个好名声的放屁话!
她要是真的为自己好,怎么暑假里小壮去省城上兴趣班,却把自己安排在店里整整干了两个多月的活儿呢?这刚一开始上初中, 田青就又折腾着要把小壮弄到省城去上学,怎么没说把自己也弄到省城去呢?什么对自己有恩,田青就是个沽名钓誉的假好人,自己就是她用来博好名声的道具!
刘佳佳心里愤愤, 对田青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她一直盘算着寻个合适的机会揭穿田青伪善的真面目, 让世人都知道田青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她左盘算又盘算,终于在初中开学没多久,等来了她梦想中的机会。
此时小县城里的人们热衷到南方沿海地区去打工,千禧年刚来临,县城人民的日子虽然好过了些,收入却还是低,一个成年劳动力,累死累活干上一个月,能有个七八百块钱就算好工资了,而在南方的工厂里,一个月挣一千多块钱轻而易举,稍微有些技术含量的,多加加班,甚至能拿到两千多三千块钱的工资。
穷惯了的人们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纷纷往南方涌去,自己去还不算,把十三四岁的半大儿女也全带上,要么借个亲友家的身份证,要么干脆就把孩子的年龄改大几岁,自己办个身份证,一家子老老少少全都往南方打工去了。
小县城的九年义务教育遭受了重大挫折,初中入学人数锐减,甚至有成绩相当不错的孩子被父母逼迫着辍学打工,教育局联合了劳动部门和法院的宣传部去学校里进行普法宣传,讲解《儿童权益保障法》和《劳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