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你来我往相互试探,最后达成了统一意见,此事到此为止!
辞别了卫国公,杨逊再去老丈人府上商议杨邺的前途,翁婿两个相对无言,好半天杨逊开口了:“邺哥儿这世子之位,是万万保不住了。”
柳尚书沉痛地点了点头,毕竟发边卫充军是要剥夺一切虚衔实职的,这个不是杨逊愿意给他留着就能留着的,此时最重要的不是世子之位,反倒是杨邺的小命。
国朝内部虽然平静,然九边重镇屡有外族来犯,边卫就是抵挡外族的第一线,杨邺去了边卫,若没有人护持,那可是一个不小心就会丢了小命的。
好在翁婿两个都是军方的人,柳尚书虽说是文职,可许多武将也得受他钳制,要给外孙找个能保命的地方倒也不难。
杨逊苦笑一声:“镇守宣府的武威将军李昭同小婿有交情,不若岳丈大人去顺天府打点一下,把邺哥儿发到宣府去,若有李将军看顾,倒也能保个平安。”
同为文官,柳尚书身为二品大员在四品府尹面前还是能有这点儿面子的,反正九边常年缺人,发哪里都是发,他要是开口了,府尹也定会让他如愿,柳尚书微微叹了口气:“你放心,顺天府尹这个面子倒是能给我。”
“那小婿就多谢岳丈了。”杨逊躬身揖礼要告退走人,柳尚书送侯爷女婿出门,刚到外书房门口,就遇到了匆匆而来的杨夫人。 杨夫人一见杨逊张口就问:“侯爷, 博望侯世子之位你是不是要给柳青青生的那个孩子?”
本朝法度, 不管是皇位还是爵位,都是立嫡, 无嫡才立长, 杨逊拢共两个嫡子,原配嫡子杨邺已被黜落世子之位准备发边卫充军了,这一走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剩下的就是继妻所出的嫡二子杨鄑, 那爵位的归属自然显而易见了。
要是搁在几年前,让杨鄑接掌博望侯世子之位, 杨逊或许还有些许不情愿,毕竟他不怎么喜欢柳青青,可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他这位继夫人把从轧花纺纱织布这一溜儿机器都做了改进, 改进后的机器同以前相比, 效率是高了一倍有余,皇帝又无意争夺这份名声, 随着新机器图样儿一齐传扬天下的, 还有柳氏的名字。
百年前黄母改进了织布的技艺,得天下万民敬仰, 现在“黄母祠”在江南各地还香火鼎盛,自家这位继夫人的功劳堪比黄母,现如今就经常有妇人在自家府门外行礼拜谒, 看这架势, 她百年后保不齐也能被后人建祠供奉。
杨邺因伤人被黜落世子之位充军, 这件事儿对侯府的名声也是极有妨碍的,换成柳青青的亲子做博望侯世子,想是能对侯府的名声弥补一二,因此杨逊对杨鄑接掌世子之位很有几分乐见其成。
现在杨夫人问出来了,杨逊就直言相告:“若鄑哥儿到了年纪,自要为他请封的。”
“侯爷!你怎可如此行事?”杨夫人咬牙切齿:“你忘记当年芳菲过世时你对她的承诺了吗?你忘记当年你对老爷和我的承诺了吗?世子之位你不止一次保证过是邺哥儿的,现如今可好,邺哥儿不但丢了世子之位还要去充军,侯爷百年之后见到芳菲,又如何同她交代?”
杨逊被杨夫人这话给气得脸色铁青,他是做过这些承诺,可他也谨守诺言把世子之位给了杨邺,现在是那不成器的东西自己作死,又关他什么事儿?
“杨夫人!”杨季连岳母也不叫了,一甩袖子冷笑一声:“依你之见,现如今某又该当如何才能保住邺哥儿的世子之位呢?”
“自然是虚位以待。”杨夫人早有打算:“世子之位空悬,待邺哥儿在边镇立下军功,自然能回转京城,到时侯爷再重为他请封,又有何不可?”
这妇人,可真敢想啊!杨逊都要被杨夫人给气笑了,知子莫若父,杨邺有多少才能他还不知道吗?去了边镇能保住小命就算老天开眼了,还想立下足以回转京城的军功?简直做梦!
况且就算使手段让杨邺冒领了别人的军功回转京城,他也不敢再为杨邺上表请立世子了,这博望侯的爵位虽说是累世相传的,可也全靠皇家恩宠,为一个曾经的罪人反复请封,若惹恼了皇帝,把请封的折子压下不发,等他死后这博望侯府岂非后继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