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叫妈也没用_作者:一点萤(600)

2020-07-27 一点萤

    算好账,王青青要分钱,苗大嫂拦住了她:“他姑,钱先别分。”    苗大嫂拦住了给王青青分钱的打算:“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 咱们长期赁人家的缝纫机,花钱不说还太麻烦了点儿, 咱先拿这钱去买几台缝纫机吧?”

    “几台?嫂子你可以啊,是个当企业家的料,缝纫机一买就几台。”王青青哈哈笑:“我也早有买缝纫机的打算,钱倒是好说, 就是这票不好弄,没办法。”

    “咱不去供销社买新机器。”苗嫂子压低了声音:“昨儿个我去被服厂看货,见他们换了老大一批新式机器, 肖主任还说他们厂里换下来的旧式机器都好使着呢,就是可惜个头太大了些, 不好看,不然他指定给他妈和岳母都买一台, 咱又不是当嫁妆聘礼用,管它好看不好看, 好使就行, 咱去买两台?”

    “真的?”王青青一听大喜,抱住苗嫂子摇了摇:“好嫂子, 你果然有当企业家的潜质, 咱明儿一早就去!”

    苗嫂子被王青青夸得呵呵傻乐, 乐了半天又一脸疑惑:“企业家是个啥?”

    “企业家啊!”王青青笑眯眯地询问苗嫂子:“大华纺织厂知道吧?”

    “知道啊, 咱省城最大的纺织厂, 正式工都快有万把号人了!”苗嫂子连连点头:“解放前火车道都修到人家仓库门口了, 咱铁路局每天都有小火车往返大华拉货, 能不知道?”

    “大华现在是国营了,他们原来的老东家,郑氏父子,那样的人就算得上是企业家。”听完王青青的科普苗嫂子哭笑不得:“他姑,你可真看得起我。”

    第二天一大早,王青青带着苗嫂子直奔被服厂,刚到单位的肖主任一缸茶还没冲好,就迎来了王青青姑嫂。

    听完她们的来意,肖主任一点头:“能行,这些淘汰下来的都算报废了,要是没人买,我们就准备接洽炼钢厂了。”

    王青青姑嫂大喜,既然按报废品处理,那价格想来不会太贵,俩人跟着肖主任去仓房里一顿挑拣,王青青选了两台磨损较轻的“惠工”牌平缝机和一台包缝机,又选了一台断布机,四台机器六百三十块钱,王青青还按废铁价买了一大堆几台机器上合用的各样零件,又花了一百块。

    总价七百三十块钱,四台机器外加一大堆的零件,说起来是真贵,毕竟供销社里全新的家用缝纫机除了票也才卖五六十块钱一台,不考虑票,这七百三十块钱足够买十几台缝纫机了,不过在王青青看来,这笔生意物超所值。

    这几台缝纫机,是正经的工业用电动缝纫机,其性能之优越,远不是普通家用缝纫机所能比拟的,这也是人家大工厂淘汰下来不要的,要她自己去买,先不说有没有门路能不能买到,就算找到门路,新机器的价格也定会比现在贵上许多。

    找了车把机器搬回去,王青青发愁,肖主任说得没错,这机器确实太占地方了,一间配房也足有二十平方左右,放三台机器倒是正合适,放四台就施展不开了,看来这买房子的事儿得抓紧了。

    有了这几台机器,王青青的生意如虎添翼,原先最耗时间的缝纫变成了极简单的事儿,在徐师傅家的脚踏式缝纫机上要干一天的活计,用新机器三个小时就能完事儿。

    原先为了裁鞋底,一家人的手上都被剪刀给磨出了水泡,有了这断布机,王青青不过稍加练习,就能在一分钟内裁出一双鞋底来,那效率,把一家人眼珠子都惊得差点儿掉出来。

    原料不缺,机器顺手,王青青开始把她这个小小的家庭作坊进行模式化管理,苗大嫂带着一个侄儿负责销售,剩下的人由她带着负责进货和生产。

    原料不缺,苗大嫂就开始觉得人手不够用了,多一个人就能多一份收入,她提出让苗大哥把岗位“转让”出去,跟着大家一起做生意。

    苗父苗母拼死反对:“不行,做生意这事儿它不保稳,别看你们现在挣了钱了,可这生意能做一辈子吗?万一哪天你们办不下这许可证呢?老大有这份工作咱家还有个退路,要是把岗位卖了,万一生意再黄了,咱们都坐吃山空去?”

    形势严峻,不能招外人来做工,苗大嫂极其遗憾:“可惜了儿的,要是能招人做工,咱这产量保准还能更大,看着都是钱,就是挣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