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叫妈也没用_作者:一点萤(602)

2020-07-27 一点萤

    王青青可没心思管彭大元怎么想,她专心跟房主继续扯皮,又熬了一个多月,房主终于松了口,四百八十块钱,一把手交清。

    于是苗家兄妹开始大张旗鼓地借钱,把熟悉的人都问了一圈,转回身钱就告诉大家钱借齐了,房子顺利到手,王青青没急着搬家,准备先找人把房子给扩建一番,她打算把正房的瓦顶掀掉再加盖一层,东西配房全打通成大间,最后在大门旁边再加盖一间小屋做厨房。

    刚做好改建计划,孬蛋又找上了门:“妈,我跟你道歉,你能跟我爸复婚吗?”

    “不能。”王青青面无表情看着脏得没个人样子的孬蛋:“我有没有告诉过你?我其实挺烦你们父子俩的?”

    王青青的直言相告让孬蛋呆了呆,她板着个脸继续说:“你们父子俩一个德行,唯利是图不说还自私又寡恩,苗青青遇到你们父子俩,真是倒了八辈子的血霉。”

    这话听到孬蛋耳朵里有些怪,他没在意这个,他全部的注意力都被王青青对他的指责给吸引走了,反应过来王青青是在骂他,孬蛋恼羞成怒之下冲着王青青大吼:“看我求到你跟前了,你可劲儿摆谱是吧?有什么稀罕的!没了你我还活不下去了不成?”

    吼完不待王青青再开口,他飞快地跑远了,王青青看着他的背影冷笑一声,终归是活得不那么好,而且总有他活不下去的那一天。

    王青青为了方便干活儿,把小院子改造了一番,这二层的小楼在一片瓦房当中特别扎眼,苗大哥跟人解释:“我爸妈年纪大了腿脚不好,火车站那边儿的房子要爬楼梯,他们住起来不方便,我这当儿子的不好把爸妈丢给我妹妹一个人管,所以我们一家都搬过来跟我妹一起住了,□□口人挤在这小院儿里,这房子可不就嫌小了嘛,加盖一层也能住得宽敞些。”    房子改建好了, 搬了家之后家庭作坊显得更像那么回事儿了, 尤其是被打通的东西两边儿的配房,不管是放机器当操作间还是堆货物当仓库都非常好使。

    刚搬了家, 苗父苗母就提出了不要分红的问题:“我们俩老了, 哪能花得了这么多钱, 就是分给我们那也是白放着, 不如你们都拿去做周转。”

    本来老两口这几个月的分红,都是苗母的给王青青, 苗父的给苗大哥, 王青青和苗大嫂俩人对此都心知肚明, 分到老人手上转一圈再拿回来, 确实也没这个必要。

    但是老人辛辛苦苦帮忙干活,也不能就这么理所当然地把他们当成免费的劳动力, 王青青给苗父苗母订下了每人每月八十块钱的固定工资,几十块钱老人倒还是愿意接, 这事儿就这么圆满解决了。

    搬了家之后生意更是上了正轨, 每个月几乎都能盈利五六千,不过两三年功夫, 苗大嫂跟王青青就各攒了近十万元的巨款,苗大哥一年的工资才四百块多一点儿, 这十万说是巨款,那真是一点儿都不带夸张的。

    苗大嫂这两三年也没闲着, 悄咪咪地打听着在铁西的北区盘下了两套小院, 房买了, 钱也有了,然而她并不开心,概因单位里又下了红头文件,强调适龄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劳动,大华就在最新一批的名单上。

    在苗大嫂看来,下乡容易,想回来那可是难上加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运动闹腾七八年了,省城每年下乡的青年都成千上万,能回来的寥寥无几,她懊恼地直捶胸口:“早知道让大华提前接班好了,怎地连高中都不让念完了?”

    名单没下,大华提前接班倒是能免了上山下乡的命运,现在名单已经定下了,此时再办接班手续,那就是“不积极响应领导人的号召”,一个弄不好,也是全家都要倒霉,苗大嫂虽然心疼儿子,可也不敢为了留下他让全家人冒这个险。

    苗母跟苗大嫂忙着给大华准备行李,吃的用的,钱和粮票,拉拉杂杂一大堆,王青青也给大华精心准备了礼物——一包分量极重的学习资料。

    全家一起出动,把大华送到火车站,苗大嫂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大华,你别怕,去乡下干上两年活儿锻炼锻炼,就让你爸提前退休,你回来接班。”

    这倒是一条出路,不过王青青觉着大概用不着,再有两年就要恢复高考了,大华二华这几年一直跟着她学习,文化课一直也没有拉下过,凭他俩的表现,考个大学上上,应该是没什么太大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