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南星不止头一回听了,“团团跟我娘一样。”
宁老头儿倒吸一口气,这个臭小子,眼里只有他的那个小媳妇。
这天,没法好好聊下去了!
宁老头儿气呼呼地回房了。
黑空中,人影一闪,这才离去。
接下来几日,沈团团发现,宁南星是真的有些忙,每日都是从城里往返,每回回来,都会带着一点儿小玩意儿,或是小点心给沈团团。
光是这么几日下来,沈团团都估摸着有小一两了。
所以,在宁南星又带回来一小包樱桃脯的时候,沈团团叫住了宁南星。“南星哥,那铺子咋样了?可有买下了?”
“已经办妥了。”
“嗯,如此便好。往后,南星哥可要好好地过日子了。”沈团团隐晦地说道,免得让宁南星以为她这是要要回那十两银子。
宁南星听从了他舅舅的意见,他还记得,打小,他这个舅舅就格外地受到哪些小娘子的青睐的。
所以,大抵,他舅舅的话,应该是错不了的。
宁南星听着沈团团的话,默默地点点头,“团团说的不错。”
沈团团有些急了,看宁南星这个样子压根就没有明白她的意思,索性豁了出去。
“往后,这些小东西就别再买了。不要以为你买了一个铺子,以后就能高枕无忧了,那也只是每个月收收租子。”
“团团,我可能之前没说明白,我还有一点儿小钱的。”宁南星不想说自己骗了沈团团,只能小心地说道。
沈团团半点儿不相信是宁南星话中的一点儿小钱是个巨款。
“你别逗我了好么?就你这个别扭的性格,要是有钱,还会腆着脸问我借钱?你那几个小钱,就留着自己买肉吃吧。”说完,沈团团气鼓鼓地走了。
宁南星摸摸鼻子,这是他装过了吗?
现在还有救吗?
正文 167 风声越来越紧
过了俩日,沈春云急吼吼地往沈家村来了。
只不过,沈春云这一回,没有打过一声招呼,急色冲冲地就来了。
“小姑母,家里头出事儿了?”沈团团将人给迎了进来,原本她跟牛红梅和三丫约好了,要去采野菜。因为沈春云突然回来,神色有些慌张,沈团团自是不能出去。
沈春云坐定了,喝了一碗热茶,才觉得整个人都暖了起来。
“小姑母,这是出事儿了?”
沈春云点点头,“城里都已经乱了套了,这一回,不知怎么回事儿,突然有些上报了官府,说是咱江夏城里有胆大妄为之徒,竟然买卖私盐!”
沈团团当然知道,买卖私盐可是重罪。但是却是有不少胆子大的人做这个买卖。小打小闹地,官府也没有那么大的人力来一个个地抓捕。所以,倒是有那种胆大的小贩,仍是做着这种生意。
“历朝历代,都有买卖私盐的吧?”沈团团小声地说道。
“这种话可不能再说了,听说这两年盐政的赋税大为减少,圣上大怒。”沈春云也是从茶馆里听来的一嘴,但是到底是不是真的,也没人知道。
“天下之赋,盐利居一半。”沈长致刚刚好到门口,恰是听到了沈春云的话。
“是是是,茶馆里的就是这么说的。也亏得我的杂货铺的盐都是官盐,每个月都是有出入账的,要不然,估计我也要被逮了进去。”沈春云说起来,还是有些后怕。
沈团团几人都没有想到有这么严重,“只是村子里,还没有消息。”
“如今城里谈盐色变,谁还敢说这些事儿。我的杂货铺都已经关门了,就怕一不小心惹上了事儿。哪怕是问心无愧,但是也怕被惦记上。”沈春云到底还是知道轻重的,不过几日的生意,到底比不得一家老小的性命重要。
再说衙门那种地方,就算是没罪进去,也要剥掉一层皮。
“小姑母能这样想,再好不过了。”沈长致也正色道。
沈春云冒着风险出城,是来报个信儿的。“我知道团团一直是个大事儿不会差的,这买私盐的的事儿从来不沾惹。但是我听过团团说过一嘴,那柳氏是惯常买私盐的?”
沈团团点点头,“嗯,二婶之前还劝我不要买官盐,还说这一年到头,也能省下不少的银子。我琢磨着年前从我家借去了一碗盐,说是等着买了盐再还回来,说不定,就是等着那卖私盐的小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