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多闲事_作者:饼干馅面包(610)

2018-03-23 饼干馅面包

  “小海哥这事儿你想一想,不管去不去都不妨碍。”沈长致说完这事儿就没有旁的话了。

  沈团团倒是有一堆事情要说。

  “小海哥,你帮我打听打听城郊破庙里的慧儿三兄妹如何,若是品行端正的,你看看能不能找个活儿让这三兄妹做一做,也不拘什么活儿,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好。若是不行的,就送点儿银子过去,问问他们的意思,能帮且帮一把……”由不得沈团团信不信,宁老头儿确实是在平安符放在枕头底下才醒了过来。

  说完了这事儿之后,沈团团又说起了归园田居的事情,与姜小海事无巨细地讨论了半个多时辰后,这才散了。

  正文 298 上船

  武德元年。

  宁家一行轻装上阵,坐上了北上的官船。

  原本找好的商船因为路上耽搁,并没有成行。宁南星不得已,拿了殷家的名帖,让知县给联系了官船。

  宁家也只是带了换洗的衣物,旁的都是一箱箱的药材,生怕宁老头儿在船上有个万一,所以,宁家就舍了不少旁的,尽可能多的带上药材。

  许是因为离别,沈团团的兴致并不大高,还是宁南星宽慰了许久,沈团团这才慢慢地高兴了起来,才有心情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原本沈长致也是要护送着宁家一行上京的,只是,在临行前,蒋惜念突然晕倒,被查出了有孕的好消息,沈团团自然不会让沈长致陪着一道儿来,只留下了沈长致照看着家里头,蒋惜念头一次怀孕,身子骨又娇弱,沈团团也不放心让蒋惜念身边缺了人,更别说,她原本就与蒋惜念投缘,自然也不想俩人留下遗憾。

  所以,同行的人就变成了沈长贵和沈长明兄弟俩。

  如今,沈长贵也已经长成了壮小伙,已然十八。就是沈长明也已经十四。

  这一回,因为蒋惜念有了身子,蒋惜念虽然知礼知趣地让沈长致送沈团团去京城,沈长致感激蒋惜念的懂事,却也是舍不得蒋惜念,这一来一回说不定赶不上蒋惜念的生产。

  正在沈长致为难的时候,沈长贵主动请缨,让沈长致放心地在家候着,他要上京避避难。

  因为沈长贵兄弟俩渐渐长成,沈孝家中的那一些欠债,也早就已经还清了。随着沈长贵过了十五后,年年都有人给沈长贵说亲,只是沈长贵就是不松口,沈孝也拿他没法子,毕竟家中没个女人张罗这事儿,沈孝就是急着抱孙子也无法,再说有沈长明在一旁,时不时地就说这家的小娘子如何如何不孝顺,那家的小娘子如何如何地偷懒,总之就没有一个好的。

  沈孝也是吃了柳氏的亏,所以听着小儿子说这家不好,那家不好的时候,沈孝也犹豫了,索性由着这兄弟俩慢慢地拖着。

  沈孝无法,勒令沈长贵要是二十岁之前不娶回一个媳妇来,沈孝就打算随便娶一个就算了。

  眼见着已经十八了的沈长贵,主动请缨要护送宁家人去京城。沈长明见状, 当然是赶紧随从。要不然,他哥一走,他可就糟糕了,之前有他大哥在前面挡着,他才半点儿不打眼。他怕他爹想抱孙子想疯了,要是一不小心瞄上了他,那他就别想过一个安稳的日子了。

  所以,沈长明当下做主,以三寸不烂之舌劝动了沈长致留下, 让他和他哥护送着去京城。

  如此,宁家人加上肖婶,还有沈长贵兄弟俩顺利地上了船。

  官船行驶了大半个月,沈团团也已经清楚,这船上还有两户人家。一家是文家,文家老夫人带着孙女回京,原是南下祭祖,等着运河破冰了后,才北上回京。另外一家就是孙家,孙家的三夫人带着二女一子去京城,听说孙家出了一个淑妃,所以孙家人这也是去京城定居的。

  行驶了半个多月,宁家与这俩家人格格不入。沈团团也乐得自在,也没想过要与官宦人家打交道。

  这其中的缘由还是因为宁家才上船后,孙家的小娘子与问文家的小娘子结伴上门送了一匣子点心来探探门,沈团团自然是欢喜地将人迎进门,在二人旁敲侧击地问着宁家的背景的时候,沈团团歪头想了很久,才道,不过一介农户。

  自此,这俩家人就再也没有上门过。

  “唉,有些无聊呐。”沈团团拄着下巴, 盘着腿坐在宁老头儿的身边。

  宁老头儿因为伤筋动骨,这会儿仍是只能趴在床上不能动弹。就算是上船,也是沈长贵几人抬着床板给送上了才船的。宁老头儿听着沈团团每日好几回地感慨,也忍不住附和道:“唉,是有些无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