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妈系统_作者:易楠苏伊(232)

2020-07-29 易楠苏伊

    此时天还冷,大家身上还裹着棉袄,却顶着寒风,前来观看。

    如果真能种成,大伙也能跟着一块发财。

    江舒涵打算先拔掉一个大棚的菜,她当即吩咐刘二妞和刘木生将靠近路边的那个棚子上的稻草揭开,“注意点别弄坏油纸。这纸很贵,没坏的下次还能用。”

    用了一冬天,大部分已经戳了洞。但是也有少部分还没坏。

    刘二妞和刘木生齐齐答应。

    她这个冬天编了好些个筐子,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揭开草帘子,油布和油纸,绿油油的千金菜呈现在大伙面前,众人齐齐惊呼,“哎哟,还真种出来了。”

    “哎呀,柱子娘真种出了,她这回发了吧?”

    这次就连那些说风凉话的都跟着一块高兴起来,衷心祝福江舒涵。

    毕竟大伙可都是刘家人,江舒涵只要还想待在村里,就不可能藏私。于是大伙纷纷前来帮忙。

    没一会儿,一个大棚的千金菜很快拔光,整整齐齐码在筐子里。

    每个棚子是两分地,产量是200斤。

    在现代千金菜的亩产量在2500公斤至4000公斤。在古代因为没有各种肥料,亩产仅有一千斤。但江舒涵已经很满足。

    这古代的千金菜都是春夏两季种,可从来没有人在秋季种植。所以她是独一份。

    大伙将筐子抬上牛车,刘木生拉着江舒涵进城卖菜。这次她还特地带上了锁头。

    这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进过城,刘木生有心带孩子进城见见世面。

    三人到了县城已经是两个时辰后的事情了。

    “咱们去许家酒楼吗?”快进城的时候,刘木生问江舒涵。

    江舒涵摇头,“不去许家酒楼。咱们去望江楼。”

    她之前进城买东西的时候,特地跟人打听过,红峰县除了许家酒楼,就属望江楼生意最好。

    望江楼因为造型典雅,许多诗人为它作诗,是以名气极大,不少读书人慕名前来。

    可以说望江楼走的是高端路线,而许家酒楼走的是轻奢路线。受众还是有点不一样的。

    但江舒涵选择望江楼,只是不想让许家更有钱。不过如果她能跟望江楼的东家搭上关系就好了。

    当然这只是她的奢望,不一定能实现。

    刘木生听到江舒涵这个打算,也没异议。

    今年大年初二,许满城和桃花依旧没有回来。看来这两人是真不拿他们当亲戚走了。

    大嫂心里有气,不肯将菜卖给许家,也是人之常情。

    到了望江楼,锁头在车里守着,江舒涵和刘木生提着篮子进去找掌柜。

    掌柜看到这么新鲜的千金菜,当即看直了眼,“你有多少?”

    “我带了两百斤。”

    “这是你自己种植的?”掌柜捋着胡子问。

    “那当然。”江舒涵笑道,“掌柜,我地里还有,您还要吗?”

    掌柜拍着大腿,“当然要。”

    “那价钱?”

    “我按照五文钱一斤给你。”掌柜担心江舒涵嫌少,又补充道,“这要是再过几个月,一文钱一斤都抢着卖。”

    刘木生心里一个咯噔,居然才五文钱?这岂不是亏本了?

    之前大嫂算过,不算人工,每斤卖二十二文,她才不会亏本。这掌柜只肯出五文也差得太远了吧?

    江舒涵叹了口气,“不瞒掌柜,您也知道这菜是冬天长的。要想种好,那得保暖。我这一冬光炭火就用掉四十两银子。更不用说还有其他东西。五文钱一斤,我连炭火钱都收不回来。”

    她说得夸张了点,事实上烧炭她总共花掉十八吊钱,她之前卖酒和兔子钱根本不够,还是刘木生夫妻俩将自家的存款拿出来支援她的。

    掌柜不懂冬天种菜的技巧。是以信口开河,只出了五文一斤的价,听她说用掉这么多的炭,想了想,“既然你这菜需要炭火。那我再给你加一文。六文钱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