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理说,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皇帝都会封存大印,不再处理国事。但是不包括这些守城士兵和御林军。
甄元综负责守城,自然不可能放那么多天假。
“只放了三天。明儿就正式上职了。”一想到,大冬天踩着厚厚积雪到处巡查,甄元综就想死。可是想到将来,能当大官,他只能暂且忍下这份辛苦。
凤鸾宫,皇上正在皇后宫中与她一起用餐。
皇后眼底一片青影,精神憔悴,想来她亲哥哥死了,对她打击极大。皇上只觉得昔日端庄大气的皇后其实也不过是个寻常女子。
饭后,皇上回了自己的养心殿,突然问及贴身太监,“怎么不见献王进宫陪皇后?”
贴身太监回禀,“禀皇上,奴才听说献王昨儿一早就来给皇后娘娘请安。初三就搬去城外军营,与士兵们同吃同睡。”
皇上有些不赞同,心疼道,“训练兵士,也不能连年也过不安生啊。这孩子就是太实诚。”
贴身太监拱手应是,“献王殿下也是想好好办差,皇上您该高兴才是啊。”
皇上笑了笑,“传朕旨意,赏献王府东珠一串,珊瑚两座,玉如意一柄。你亲自去一趟,千万要献王保重好身体。”
贴身太监领命而去。
时间一眨眼到了元宵节,城中举办灯会。江舒涵作为大户人家的小姐,也只去过一次。那时候几位堂兄带着同窗出来赏灯,每人都带了妹妹。原身光顾着害羞,根本没好好参加灯会。
她很想在古代玩一次,更难得的是她还有钱,看中什么直接买买买。
江舒涵做完决定,陈嬷嬷有心想要阻止,但见小姐一脸跃跃欲试,最终还是没拦着。罢了,小姐既然想去,那就去一回吧。左右她现在也没人管着了。
江舒涵带着陈嬷嬷和两个大丫鬟坐着马车进了城。
因为城内举行灯会,交通不便,马车不允许进城,所以车夫守在城门口,四人独自进了城。
江舒涵没有戴帷帽,四处打量周围的街道,街道两边早已张灯结彩,店门口都挂了精致的灯笼。
街道很繁华,中间道路不算宽敞,许多行人走在一起,显得有点拥挤。
江舒涵竖着耳朵听前面几个学子跟旁边的女眷们介绍。
“咱们没吃饭,先去吃一晚热腾腾的元宵,东街第三家,那家最好吃,口味也多。我领你们去尝尝。”
“再接着咱们去正元街看闹花灯。那条街,从街头到巷尾全部都是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那边的灯制作精美,造型别致,非常有趣。”
“再接着咱们就去浮华街猜灯谜。那条街的灯笼只要猜对灯迷可以拿走,你也可以花钱买一只灯笼出灯迷让别人猜。”
“再接着咱们去大前街耍龙灯、放烟火。那地方宽敞,还能看到皇宫放的烟火。美得不得了。”
“再接着咱们就去西河边放冰灯。到时候你们许愿,放进灯里,只要你的灯漂到定缘桥,你许的愿望就一定能实现。”
有人听他行程安排完了,立时不乐意了,“我还想看踏桥、跑旱船、扭秧歌、打腰鼓呢?在哪看啊?”
“这些你走在各条街就能看到。不用特地去寻。”
……
江舒涵听到这么多有趣的项目,开始蠢蠢欲动,她先去哪个好呢?
江舒涵没去吃元宵,她来前已经吃过饭了,暂时还不饿。
她先去正元街看花灯。这年代的花灯都是纯手工制作,上面的画也都是画师精心绘制,精致非常。
江舒涵瞧着这些花灯,个个都喜欢,都想带回去。尤其是那个宫灯,造型美观大方,制作工艺看起来也不简单。紫檀木制成的六边形,每边都镶嵌上玻璃,上面绘上山水、花鸟、桃园三结义,三姐下凡,八仙过海等图案,上下各挑角部位都雕有龙头造型,在每个龙头下面垂着长长的流苏,灯里面安装着能动的走马灯,精致又趣味。
除了宫灯不卖,只用来观赏。其他灯都是卖的。当然价格昂贵,普通百姓根本买不起这么精致的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