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准那颗星星[快穿]_作者:阿淳(316)

2020-07-31 阿淳

    直到身边的女儿晃了晃她的袖子:“妈妈,我们还不去找爸爸吗?”

    她回过神,神情变淡了许多,眼睛里没有丝毫温度:“嗯,走吧。”

    走回自己该走的路。

    再颠簸再多砂砾再垃圾,也只能走。

    就像曾经她见过的,那些被卖到山里,给自己不爱的人生孩育女,行尸走肉一般活了十几年,到最后被警察询问时,哭的撕心裂肺的人一样。    眼前是一大片金色的稻田。

    遥遥望去,可以看见无数光着膀子的大汉, 或是扎着灰色布腰带的妇女, 正忙碌地穿梭在麦田里收割稻子。

    烈日之下,稻浪之间, 他们就如同一只只灰蓝色的棋子,星罗遍布,用自己额间的汗水和黑红的脸颊,描绘出了一副热闹朴实的秋日丰收景。

    倘若不是怕在这个年代里太过招摇招致祸端, 江时都想架块木板在面前开始画油画了。

    ——现在是华国七十年代初。

    嗯, 这个世界的的华国七十年代初。

    1974年,离改革开放还有四年。

    华国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青年建设。

    正巧, 江时就是一位响应国家号召, 上山下乡建设新农村的知识青年。

    本来他是不用参与的,老老实实呆着北京城里等着毕业后分配工作就好了。

    毕竟他有个已经被派往兵团农场去当知青的哥哥。

    但两年前, 因为江时本人报名足够积极主动, 最终,他还是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知青。

    被安排分配到浙省高湾市章乡县南垣岭村。

    江知青是位极有才华的知青, 既知道排兵布阵,笼络人心,又懂得吃亏耐劳, 安分守己,到了南垣岭村之后, 更是一个人承担了教书、算账、外交、组织宣传等重要工作。

    于是成功获得了生产大队书记的欣赏和信任。

    以至于此次农忙, 他被委派了一个十分轻松的管账工作, 搬着张小凳子坐在仓库前,头顶上方还有棚盖,称量记录入库稻谷的斤重,登记村民的公分,并对账簿上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就可以了。

    对于江时来说,连脑子都不用动。

    当然,他这份轻松凉快的活计,不可能没有人眼红,只是很快就被大队书记的话给怼回去了:“你也想记账?你想你娘的屁呢!你脑子能有江时好使吗?算术能有他快吗?能从一数到十就不错了,字写的跟狗爬似的,让你去记账,到时候记出一本烂账,这个责任你拿□□那条裤衩给我负?滚滚滚,滚他娘的,再在这里叽叽歪歪扣公分了!”

    ——于是,不了了之。

    至于那些同样不满且有文化的知青,大队书记是不予理会的,甚至连解释的心情也没有,黑着脸甩手就走。

    一群连口粮都挣不够的人,还敢跟他讨价还价,白日做梦去吧!

    所以总而言之,江时坐在仓库前观赏麦浪已经快半个上午了,依然没有什么正经事情可以干,只能维持着一本正经的表情发呆,顺便接收一下剧情。

    这个世界的江时,倘若用稍微古意一点的说法来形容,就是一位将门出身的儒生。

    他的爷爷是一位退伍老兵,奶奶是俄语翻译,内战时还当过重要卧底,如今家里摆的奖章比丈夫还多。

    父亲专注于机械制造,勉强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科学家,母亲则是军医院的外科医生,按理说身世背景清白的不能再清白,基本上不可能被波及进这场运动中。

    但,江时的大哥是收养的,他的亲生父亲是江时爷爷的老下属。

    这位老下属在战火中意外失踪了,而他留京的妻子在他失踪后改嫁他人,并且带着另外的三个子女移居海峡对岸。

    而最小的那个孩子因为太小带不走,只能狠心抛弃。

    最后是江时爷爷把他抱来江家养,成为了江时的大哥。

    这件事情并不是什么秘密,甚至连江时大哥自己也知道,小时候家庭氛围和谐,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