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手穿书者留下的烂摊子后_作者:酒千觞(159)

2020-08-01 酒千觞

    “陛下出兵时,讨伐书是我写的,晋王岂能容我?”

    “听说过晋王打风州之事吗?开战前风州知州站在城头大骂晋王不孝不悌,不守为臣之道。但晋王打下风州后,查明风州知州一向为官清明,便仍然让他做知州,”友人安抚着,“如果这不是他故意沽名钓誉,而是真的不在意的话。那么讨伐书的事,他应该也不会计较。”

    话说到这个地步,迂腐臣子终于点了点头:“放心,我不会选择殉城。”

    友人松了口气,旁边听到他这一席话的官员也若有所思,本来逃跑就不是他们想选择的他们的根基、家财、宅邸、产业,都在京城。要逃跑的话,几乎要舍弃大半。何况逃跑的日子,注定颠沛流离,还要家人们跟着吃苦……

    众人左思右想,有几人心照不宣地对视了一瞬,猜到选择投晋王的官员,大概不会在少数。

    刚刚那人说得对啊,反正晋王亦是大启皇室正统,他们效忠的仍然是皇室……他们内心安慰着自己。

    如果宁映寒听到这段话,大概会觉得这位友人真是个人才。

    但她此时还没有听说这番话,她刚刚听说皇帝弃城而逃之事。此事一传出来,军中一片哗然。

    皇帝抛下百官,弃城而逃,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都绝对不是个光彩的事件。看来这位一向重视声名的帝王,在声名和性命两者中,还是选择了后者。    皇帝携皇后及众位皇子逃窜, 得知此事的官员权贵们一片慌乱,丝毫没有替皇帝隐瞒的意思,回家就召集了家眷仆从们告知了此事。

    一传十十传百, 不到半日的工夫,京城几乎已人人皆知。

    百姓们自是慌张不已,守城的军士们也失去了斗志皇帝都弃城逃了, 他们也再喊不出保卫皇城的口号。

    再加上皇帝走时把几位皇子都带走了, 连个能暂代他发号施令的人都没留下, 群龙无首之下,也组织不出什么有效的抗争。

    士气低迷之下,京城就这样被攻破了, 守城的将士们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会儿,就干脆选择了投降。

    晋王等人都是心绪复杂,对视中都看出了彼此欣喜中混杂的不敢置信。本以为京城会是最难的一关,在听说皇帝逃窜前, 他们甚至准备好了数十日的口粮,做好了长期僵持的打算,却没想到这般轻轻松松就拿下了这座城池。

    可见皇帝弃城而逃的行为, 对士气的打击有多严重。

    城破的仿佛儿戏一般, 若不是了解皇帝的贪生怕死及平庸愚钝,宁映寒怕是要怀疑这是在使什么计谋,打算把晋王诱入城中再一举杀之。

    晋王仁义, 没有第一时间率大军入城,也没有急着第一时间入主皇宫。

    他先是派了数支小队,分别去安抚民众,也给官员权贵们吃了个定心丸,让他们知道如无必要, 他不会大规模撤换朝臣。

    这些事情都做好后,晋王才在第三日的清晨,率兵入城。

    百姓们得了安抚,暂时去了慌张,甚至有不少大胆的,在街道两边夹道围观晋王入城。

    一队兵马入城,整齐划一的动作,看得出军纪极好。铁马金戈,引得鲜少得见此景的京城百姓们啧啧称奇。

    当前一批高头大马上,端坐着一名四十岁上下的男子,容貌俊朗,拒当天围观的百姓们说,看起来就颇有王者之气。

    晋王身后,并辔而行的是一男一女,看起来均是二十岁上下,那风度翩翩的男子众百姓不识,但那英姿飒爽的绝色佳人,认出的人却不在少数那不就是几个月前才离京的长宁郡主吗?

    “长宁郡主?在哪儿呢?快让我看看!”一听到宁映寒这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不少挤在后排的百姓都想凑到前排看看热闹。

    似是听到这边的动静,那明艳动人的女子向这边看了一眼,眼神里带点笑意,双瞳剪水,看得人一时痴迷。

    她身上没什么多余的装饰,只一条发带将绸缎般的长发高高束起,既不带耳饰也未佩钗环,但仍然美得让人心动。

    若是有文人墨客在此,也许会吟上一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