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不论曾经多么熟悉,三年不见,短时间内不可能做到毫无隔阂。贺小枝虽然信任她,却没有将他真的当成港湾,更甚者做好了离开的准备。
放下思绪,苏泽适终究是一个人去了,与夫妻交心与否无关,主要是两个孩子没醒,抱着他们走路是一项体力活, 加上东西放在旅馆里并不那么安全, 他一个人去是最合适的。
好在原主对这一片比较熟悉, 苏泽适不必花心思了解详细情况。
直接找到街道办事处, 请了个阿姨帮忙打听附近能够出租的房子。不要忽视阿姨的作用, 她们每天做得最认真的就是搜集最新消息, 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动没人比她们更清楚。
这不,刚打听就有了消息。
“小伙子,不是我说,要租房子找我就对了”,穿着蓝布衣服的阿姨手舞足蹈地,当然, 为的是苏泽适承诺的十块钱。
她只是负责带路,这十块钱跟白捡的也没什么区别,可不是高兴吗?
很快,他们停在了一处院落前,高大的槐树立在院子中央,些许枝桠探出来,为路过的行人留下点点阴凉。院子前面没有种实用的菜苗,反倒是种了一排月季。
此时没有花开,入目的绿色依旧令人心旷神怡。一看这里,苏泽适就有些心动,却还是要问清楚情况。
拉住就要敲门的人,“阿姨,先别慌,您再跟我说说这里的情况?除了有一对夫妻刚刚搬走,我这什么都不知道啊。”
“看我,都忙糊涂了”,阿姨没嫌他耽误时间,一拍额头解释,“这是Q大林教授的房子,他儿子和闺女都在国外,以前这房子还有一些人住,后来还给他们夫妻了。”
没停顿的继续道,“他们租房子就是觉得空着也是空着,租出来还能热闹些。”
心中暗松一口气,对这里的环境苏泽适是满意的,却又担心房主是个爱清净的。两个孩子都不是什么安静性子,不吵不闹肯定不可能。
知道情况了就好办,“这样也好,那您帮我引荐引荐?”苏泽适满是客气,虽说他给钱,可拿钱也办不成事的不是没有,总归省事了就行。
得了准话,阿姨叩响了院门,“林老师,你们在家吗?”
听到声音,里面有人应声,“哎,谁啊?”
见到人的第一眼,苏泽适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紧张。
出来的是穿着中山装的老人,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行走动作间满满的书卷气。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个林老师就是苏泽适的任课教师。
原主挺重视学习,或多或少地都给老师留下了些印象。他们要是住在这里,不用担心小孩子学上什么不好的行为言语,却要面对来自老师的压力。
要是苏泽适真是个二十多岁的学生,说不定还会打退堂鼓,无奈他早就是“老油条”了,对老师的畏惧感没有那么强烈,反而有些高兴能给孩子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
苏泽适一直觉得“孟母三迁”是有道理的,外部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要是有机会,他自然愿意能好一点就好一点。
不过房主这个教授的身份也解释了为什么能在海城保留下这样一方院落,宁静祥和,充满禅意。
心下满意却不代表实际情况就会顺着他所想的发展,苏泽适没有过多表现出喜爱,礼貌地跟老师打招呼,“林老师您好,我是英语专业大三的苏泽适,上过您的课,没想到有幸在这里碰见您。”
扶了扶眼镜,林老师显然眼神有些不好,凑近了才认出,“认得认得,你来这里是想租房子?”一边说着话,一边请他们去屋里坐。
刚靠上椅子,苏泽适又见到了这座院子的另一个主人——方教授,他也是刚知道两位老师是夫妻。
方教授不是他的任课教师,却是何佳瑶的,苏泽适认得他就是因为原主跟着何佳瑶去上过两次他的俄语课,不知道算不算缘分。
起身接过方教授手中的茶,“老师您客气,您不用特意招待我们,如此,学生就该惶恐了。”待老师坐下了,苏泽适才再次落座,不论是为了什么,对老师该有的尊重还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