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吃饭的时候苏泽适就将准备好的蜜饯方子和肥料方子拿出来了,系统有些辣鸡,不能提供实物,却可以提供实物制作方法。苏泽适一直怀疑是自己的积分不够多,权限不够才这样的,只是快穿局规定了不能泄露,所以他也一直不清楚。
接过儿子递过来的东西,苏母仔细看看,苏父不识字,可苏母常用字还是认识的,接着就一脸怀疑,“你说你用二十两就把东西买回来了?这一般可是被人当作传家宝的啊,何至于这么便宜?”
苏泽适身经百战,一脸淡定,关键是他也只带了二百两银子去县城,除去花用和铺子,说高了根本不现实,“可不是,这是商船上的一个仆役偷偷卖给我的,估计他也不识字吧,不管怎么说,都是你情我愿的就是了。”
只要不是偷抢的,苏父苏母自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更多的是为了自家占了大便宜而欣喜。
看他们接受了他这个说法,苏泽适接着又将铺子的契书拿出来推过去,“爹,娘,这是儿子在县城选定的铺子,写的爹的名字,这样咱们小辈也放心些。”
这是一早就跟姜春莲商量过的,家里本也就他一个儿子,怎么都不会便宜了外人,加上苏泽适觉得买铺子的钱本就算是爹娘出的,写他们的名字自然没什么不好。
苏父苏母还真不知道儿子是这样操作的,出门前几天儿子跟他们商量说要买一间铺子,考虑到儿子这段时间脱胎换骨般的改变,苏父苏母问都没问就给了他,他们的东西迟早都是儿子的,只要他知道上进,早给晚给都一样。
只是他们不问是一回事,儿子这么为他们想还是感动,看看周围,谁家的儿女大了不是恨不得翅膀立马硬了能飞了,谁还愿意把东西交到父母手里啊,不过他们注定不会坑儿子就是了。
苏母比苏父心细些,注意观察了儿媳妇的反应,知道她是知道并且同意的。
心下点头,这个儿媳妇他们没看错,聪明又孝顺,不枉他们两个老不死的对她好一场。
苏家人都是记人好的,既然知道了儿媳妇的付出,苏母也下定决心要对儿媳妇更好一些,至少以后儿子要是再混账他们肯定是要护着她的。
苏泽适没注意到苏母的小动作,只是在他想来,家里关系和睦些比什么都好。
家中事情说清楚,他又说了姜信云的事,最终商定最终商定等姜家摆流水席的时候再全家都去,只是苏泽适还是决定明日先带媳妇回去看看,昨天光听他说都那么高兴,想必是想回去见见家人的。
夫妻俩到姜家的时间比较赶巧,正是姜家开宗伺拜祭祖先的时候。
姜春莲是女儿,不能进去,苏泽适姓苏就更不能了,不过两人在外面能够听见族长说话的声音,族长说完就是姜信云说,毕竟他可是姜家祖祖辈辈第一个考上进士的人,从前姜家最出息的也就是一个秀才,这可算是光宗耀祖了。
苏泽适认真的听着姜家新出的族规,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不过也是,肯定是大舅哥亲自看过才宣布的。
只是听到最后的时候才有些心动了,姜信云说要开一个私塾在村里。苏泽适忍住心动没有打断他说话,前段时间完全没听说过大哥这个打算啊。
等人都散了苏泽适跟着姜春莲回了姜家,找到机会跟姜家人商量,“大哥,我知道你现在日子不错,肯定是不差我这点钱,只是小弟还是想问问能不能让我苏家村的小童也入私塾?要是姜家村这边同意,今日回去我便同族中商量,办私塾的钱肯定都是要出的。”
原本苏泽适就有些忧心苏毅太小了,去上学太不放心,他刚入私塾,学的也就是认字,只要是个秀才都能教,况且大舅哥也说了,是他从前的同窗过来当夫子,他亲自挑的人,不说别的,首先人品还是能信得过的。
让苏家村的一起就有一定的私心了,他虽不算是圣人,在能帮一把的时候还是希望能拉大家一把的。同姓苏,他爹也常说小时候都是族里的人东家一碗饭西家一把米长大的,只是除了少收一点租以外也没帮到过他们,一直都在找这样一个机会。
这不,现在机会就送上门了么。这段时间大家都看到了姜信云的前途,自然是动心想供出一个读书人,虽说农村要供出一个读书人太难,但是识字后去镇上谋个出路,后辈人可不就有机会念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