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宣帝就发现皇后明显地松了一口气,就像是卸掉了沉重的枷锁,整个人都透出一种松快来。他自然知道她是为了什么,她一直都在担心谢氏功高震主,如今,她可算是放心了。
谢重华如此明显的反应,谢国公父子自然看在眼里,不禁各有思量。
迎着父兄若有所思的视线,谢重华慢慢道:“父亲退下来也好,您已经是位极人臣,封无可封,自己退下来,总比……”她摇了摇头,没有接着说下去,而是道,“万事万物逃不开盛极必衰这个理。”
她没说完的话,在场的人都明白,自己主动下来,总比被人赶下来好。
功高震主这个理,他们自然明白。
一个臣子如果让帝王感受到威胁,那么离死也就不远了,没有哪个皇帝会一直容忍威胁的存在。
室内一时寂静。
景宣帝仔细观察在场每一个人的神情,在他面前,谢家人说的未必是真心话。而在这,只有他们自己人。
“娘娘放心,为父会约束好家里人。”谢国公欣慰的看着女儿,她能理解他的苦心就好。他退了,皇帝会更放心,她和他们谢家也就更安全。至于失去的权利,他们谢家的功劳摆在那,她这个皇后还稳坐正阳宫,就没人敢轻视他们。
景宣帝心下一定,看来谢国公去意已决,如此甚好。只要谢家言行一致,他必不会少了谢家应得的尊荣。
谢重华的手还放在狗背上,如何察觉不到景宣帝的放松,心下一哂。放松了好,当年谢家就是放松了对狗皇帝的防备,才会沦为砧板上的鱼肉。
接下来,一家人又说了些体己话,时间转眼就过去。到底是外男,谢家父子不好久留后宫。
谢家父子都有些不舍,女眷可以月月进宫,他们却是不能的,下次见面还不知是什么时候,正惆怅着,就听谢重华笑吟吟地说:“过几日我回府看父亲。”
谢国公微微一惊,转瞬明白过来:“陛下准许你出宫了?”
“这回我生日你们都不在,陛下就说让我在府里补过一回。”谢重华笑容璀璨,声音都是欢快的,透着一股甜意。
她就等着那一天,说服了家人,她的计划才算是真正的开始。说服父亲不易,但是她有把握成功,也必须成功。
景宣帝看着喜上眉梢的皇后,不觉也跟着高兴。
谢国公心里喜,口中却道:“陛下惯着你,不过你得知道分寸。”
“知道了,父亲放心,我心里有数。”
她太有数了,上辈子她就是心里太没数,才会轮到那个下场。 在谢国公第三次上折告老时,景宣帝方才准奏,赐下良田金银。一代名帅,就此解甲。
不久之后,谢重华终于等到回家那一天,景宣帝没跟着去,其实景宣帝自己是很想一起去的,他去了,更显对皇后和谢家优容。只是景宣帝今天还没变身,他怕好巧不巧在谢府变了,那自己昏迷的事可就瞒不住了。不想节外生枝,景宣帝所以无法陪同,心下歉然:“朕今日实在是脱不开身,得闲了再陪你过去。”言下之意,是还有下一次出宫回娘家的机会,这几日他瞧着,因为能回家,皇后精神气与日俱增。想想也是,哪个女子不惦记娘家,然而碍于身份,哪怕皇宫距谢府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可皇后回娘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对此,谢重华面上遗憾,心下满意,景宣帝去了,她还得想办法打发,眼下倒是省心了。
谢重华就这么悄悄地出了宫,并没有大张旗鼓惊动别人。
到了谢府,谢重华先打发了芝兰:“你去见见你爹娘吧,难得出宫一趟,好好陪他们说说话,回了我会派人通知你。”
芝兰不疑有他,感激不尽地退下。
与家人契阔一番,谢重华示意父兄移步书房。
谢家父子还当谢重华有什么要嘱托,毕竟谢国公刚致仕,对谢氏以及围绕谢氏的亲朋故交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这几日,家里热闹得很,都是来打探消息的。
万万没想到,门一关上,谢重华重重跪在谢国公面前,凄声:“父亲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