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日常_作者:岛里天下(149)

前些时候阿喜练习唱歌的时候与之闲谈,他才知阿喜以前也是精通琴曲的,于是想送他一把,如意馆在县城里的铺子没有什么好琴,杨晔交待了一声,老板便从省城的大铺子里取了把好琴来,可算赶在他赶考的前送来了。

琴是文人雅士,大户人家里才有的东西,价格也高,杨晔买的这把木头是有几百年树龄的老杉木做的琴身,蚕丝线合成所做的弦,足足价值三十两,这般价格寻常人家如何消耗的起。

阿喜拿到琴果然高兴,爱不释手当即便是一试。

杨晔道:“等我去了京城,你也好抚琴打发时间,也记着别把朗读书籍落下了,我又给你买了些书籍回来。”

次日天还未亮杨晔便出发了,三月初的早晨还十分冷,杨晔在宅邸门口抱了抱阿喜,交待的话早已经说了许多遍了,如今也只剩下一句:“回屋吧。”

阿喜点点头:“我看着你上了马车就、就走。”

杨晔不想他在冷风里挨着,于是上了马车,掀开轿帘子同他挥手,马车慢慢行驶。

阿喜见状跟着跑了几步:“阿晔,一定要记得稍信回来!”

看着冷风中追着马车的人,杨晔道:“到了京城便给你稍信回来,别送了。”

说完他便放下车帘子,望着轿顶子心里颇不是滋味,他自以为从不是个伤离别之人,原昔日只是没有遇见特别舍不得放不下之人罢了。

过了良久,他才再次掀开轿帘子,晨风吹着灰蒙蒙的街道,空旷的叫人觉着寂寥,马车已经行往大街,早已经没了阿喜的身影。

到了城门口,李橙和温寒的马车已经等候了足有一刻钟了。此次三人一道进京赶考,且再同租一处宅子居住,李橙之所以没有投奔宋庭游,一来是为了避嫌,二来他说不愿见到宋家的表妹,于是三人难得可以同住一回。

此行提前了十几日,光是路上得花费的时间便是五日,三人的条件姑且还是好的,一路上快马加鞭,可以省下不少时间。

有了上回秦湎被歹徒劫持的例子,他们此次出行极力的低调,除了是坐轿子外,衣着行李都很是简朴,即使如此,中途驿站时,他们碰见了好些比他们县城还偏远的考生,经其攀谈,得只他们竟然提前一月就出发了,这些考生估计都是步行兼做牛车来的,风尘仆仆,虽有意掩藏家业,在这些考生中仍然有些鹤立鸡群了。

温寒昔日便是苦寒学子的代表,但是见到这些寒酸至此的举人,不禁也有些唏嘘,倒是未有看不起之意,只是讶异成了举人为何还是如此落魄。

杨晔道:“时下不乏有古板的考生,家中分明贫寒的紧,却自恃高洁不愿意庇护商户财主为其免税,赶考的条件自然很是艰苦。”

对其一类人他倒是没有任何同情之心,非但不觉其高洁圣贤,反而觉着他们不懂变通,如此一类人,即使有幸高中,那在官场中却也是举步维艰,难行长远。

赶到京城时,已经是五日后的入夜时分了。

三人皆是疲惫不堪,从轿子上下来赶紧浑身像被颠散了一般,处处酸胀,即便浑身不适,第一眼见到京都,还是不得不感慨其繁华程度。

虽已入夜,可街市上的灯火亮堂的如同白昼,街道间行人如织,俨然比文阳城过年那两日的白天还热闹,四五层的酒楼比比皆是,烟花柳巷都往明面儿上开,开的还比那酒楼客栈还奢华的多,眼花缭乱的很,当真是容易让人迷了眼睛。

若是能身着状元服,高头大马在京街□□,那该是何等的风光,怪不得古有诗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此繁荣之京都,恐怕考生见了想金榜题名的想法又深了一层。

李橙虽不是第一次上京城,昔年也常来,但后头自大宋家要同他们家结亲,他打心眼儿里不愿意,为了避着宋家,这几年来京城的次数便屈指可数了。

见温寒和杨晔一扫马车上的疲倦,对京城皆是兴致盎然,索性让马车把他们的行李先驮着去住处,三人沿着街道慢慢过去,一来可以欣赏京城夜景,二来也可以舒展一下身子,他的提议得到了两人的一致认同。

李橙凭借自己对京城的了解,同两人一路介绍,一时间倒是都忘了舟车劳顿之苦。

路上还遇见不少同是赶考的考生,三人十分愉快的行走,瞧着稀罕的摊铺还凑上前去看看新鲜。

“咱们的住处在东南方向的街道,距离考试的地点挺近的,若非家里有钱庄在京城,早早便给安排下了住处,不然每逢赶考的时间,重金也是难求离考试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