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反派终于黑化了_作者:磬歌(453)

2020-08-14 磬歌

  他不是要问那个高僧在何处来着,怎么就扯到出家上了?

  可是等香香软软的娘子滚到怀里后,我们的解元公就把一切都忘了。

  ****

  隔天吃早饭的时候,周氏有些发愁的看向慕珏道:“媳妇啊,昨天你们走了以后,我娘家的两个兄弟来了。”

  慕珏放下粥碗,想了想道:“他们是不是要挂田?”

  周氏愣愣的道:“你怎么知道?”

  考上举人后,除了能谋官以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名下的田地可以免税。

  这时家族亲眷甚至同村同宗的人都会找上门来,都想把田地挂到你的名下。

  “娘,您只说这两天太忙,等砚钧空下来,一切都好商量。”

  周氏愣了愣,然后道:“这就行?”

  慕珏点了点头,“嗯,摆过酒席,我们就要出发去京城陪相公参加春闱了。”

  周氏:“……”

  时间很快过去了两天,到了摆酒这天,整个曲坪村都轰动了。

  因为不止县令大人来了,就连府尹大人都来了。

  孙掌柜干脆将酒楼关了一天,带着整个后厨的人来做酒席。

  想来吃解元酒席的人很多,但慕珏跟周氏商量过后,只摆了五桌。

  这种事情,不患寡而患不均,所以席面上坐的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是直属亲眷,谁也挑不出错来。

  孙掌柜要回去的时候,慕珏将他叫去了一旁。

  “柿饼我会交给别人继续做,你不用担心。”

  听了这话还有什么担心的,孙掌柜硬是推拒了他要给的酒席钱,然后喜眉笑眼的回去了。

  慕举人一直想找女儿女婿说两句话,结果一直没抓住机会。

  好不容易等到酒宴结束,贺砚钧却喝醉了,慕珏要忙着照顾他,慕举人见状也只好作罢。

  结果等再来的时候,就跟周家的两个舅舅一样,傻眼了。

  慕珏临走前去了当初那个送他鸡蛋的大娘家里,他听周氏说过,这大娘人好心热,没少在她和贺砚钧过不下去的时候施以援手。

  虽然当时只是给了一些吃食,但周氏一直都十分感激她。

  慕珏知道这大娘有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在县学读书,于是就把制柿饼的方法详细的写了下来,在上面还提了顺华楼的孙掌柜。

  大娘原本不知道是什么,结果等小儿子归家展信一念,全家人都傻了。

  这哪是还人情,这简直是搬了座银山立在他家门前。

  其实慕珏将制法给鸡蛋大娘,是经过多番考虑的。

  一方面是因为这家人心好,以后有了钱会帮助村里那些生活困难的老实人户,另一方面就是他家大儿子在县衙当差役,周家人知道以后不敢去闹。

  先前从曲坪村到省城,路上走了七八天,而这次去京城却整整花了一个半月,这还是他们坐着马车的结果。

  周氏上回见着慕珏难受,这次专门缝了几个棉花塞的满满的枕头让他靠着。

  尽管如此,三个人到京城的时候还是感觉骨头缝都颠宽了。

  这次都没精力去找院子了,而是先寻了家客栈休息了一天。

  京城不比省城,像乡试时租的那种小院子,在这里根本没有。

  牙子好不容易按照慕珏的要求寻到了一处地方,结果只能与另一家人合租。

  慕珏听说那家人也是上京赶考的举子,想了想便同意了。

  住进去后,两家人互相打了个照面,举子姓林,也是带着娘子上京赶考。

  他们和夫妻两人住在一起的日子倒算和气,见面点头,平日里互不打扰。

  会试与乡试一样,连考九天,考的类别也大致相似,但更看重第三门。

  慕珏照例还是按照主考官的喜好分析,甚至连他当年考会试的卷子都调出来看了。

  “李伯庸人如其名,是个中庸派。”

  这种人说好听了叫懂得平衡,说不好听就是见风使舵,但历朝历代还少不了这类朝臣。

  “这次时务策论你不用答的太过保守,但措辞间需圆滑谨慎。”

  “圆滑?”贺砚钧听到这话蹙起了眉。

  慕珏笑了笑,现下的贺砚钧还有几分锐气,听了圆滑便觉得是左右逢迎。

  “圆滑并没有什么不好,哪怕你是忠臣直臣,只要你还想做官,就必得有一两分圆滑。”

  慕珏看他的眉心还是蹙着,就知道自家相公又进了死胡同。

  他耐心道:“想要为官做宰,并不是只一心报国就能立足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