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今天,郑老还特意教了王易一下午,有关于这带来的顶级茶叶应该如何泡。
“冯爷爷,这是我朋友王易,在茶艺方面很有一手。”郑斌把王易推了出来。
王易当仁不让的接过郑斌手上的湘妃竹茶筒,坐下来准备泡茶。
同样是先将纯净水煮开。
用茶匙将茶筒里的茶叶舀出来放进茶杯。
“是银针啊?!”站在前面的黄老说道,“看着像是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的成品多为芽头,全身满披白毫,干茶色白如银,外形纤细如针,所以取此雅名。
冯老朝王易要了一根茶叶,细细观察。茶芽肥壮,形状似针,白毫批覆,色泽鲜白光润,闪烁如银,条长挺直,确实是难得的好茶叶。
“好茶叶!”冯老感叹道。
“这是我爷爷的珍藏。”郑斌的卖弄着他前两天刚听他爷爷讲的茶叶知识。
“白毫银针的极品,要做到五不采,即雨水及露水芽、病虫芽、细瘦芽、紫芽、不完整芽不采。我手里的这些白毫银针,是春茶嫩梢萌发的一芽一叶,由芳龄少女将其采下后,并用手指将真叶、鱼叶轻轻地予以剥离。”
纯净水沸腾,不能用来直接泡茶,白毫银针的泡法,并不是用刚沸腾的水来冲泡。
等沸腾的水冷却少许,温度大约在九十度左右,先将少许开水冲入杯中,使茶叶浸润10秒钟左右。
用高冲法,按同一方向在每个杯子里冲入开水。
接着,所有人都能看到杯中出现的美妙景象。
随着开水的冲泡,白茸茸的茶叶或漂浮、或沉中,和白烟袅袅的热气相辉相映。
云雾之中,一阵阵芳香扑鼻而来,沁透心肺。
稍后,银针茶由横卧变为直立,挺立之中,徐徐下降,似乎看到了满天雪花飞舞的场景。
然后,渐渐的,茶叶舒展开细嫩的叶面,逐渐沉入杯底。
茶水冲泡出来,依旧是一人一杯。
细细看着茶汤,不同于铁观音的金黄泛绿,白毫银针的茶汤呈杏黄色,清澈晶亮。
细细闻着,香气清鲜。
再尝上一口,茶入口中,满腔流香,如嚼橄榄,回味无穷,品赏之中,全身犹如沐浴清泉,浊气烦恼都被洗净涤清。
不同于铁观音的第一泡不尝,七泡仍有余香。白毫银针一般可以连续冲泡五次,以第二泡、第三泡的滋味为最佳。
王易果然如同郑斌说的,在茶艺上面是学过的。
不同于姜老的一举一动都简单利落,王易泡茶的动作显然是更具观赏性的,每一步看起来都是优雅的,是美的。
但是,也许也正是因为是系统的进行学习,每一步都规范到位,茶汤虽然泡的很不错,但是缺了一份自在悠闲的感觉。
就叶蓁看来,她更喜欢姜老的简单利落。
五泡茶水喝完,在场的人似乎都还在回味白毫银针的茶景以及茶味。
“这么好的茶叶,亏得老郑居然这个时候才让他孙子带过来!”弥勒佛似的黄老喝完茶,砸了咂嘴,显然还不满足,“真是不够意思!”
老黄觉得老郑肯定早就寻到这好茶叶了,要不然怎么可能正好这个时候就让他孙子送过来了呢??!
平时茶会也有好茶叶,但从来没有一下子所有好茶叶都聚到一起出来的情景。
“这……”郑斌迟疑了一下,道,“黄爷爷误会了,这是前两天有人送给我爷爷的,爷爷自己留了点,就让我送过来给大家分享了。”
又看向冯老,“冯爷爷,我爷爷的意思,是想拿这茶叶和您手上的比一比,要是输了,我手上的白毫银针就都归您了。”
这是郑斌的想法,这样斗茶,输了的话正好顺势把茶叶给了冯老。要是赢了,他也可以以小辈不敢造次,在时候把茶叶给冯老当做赔不是。
冯老不是不知道郑老把孙子派过来的意思,不过想起年轻的时候和郑老斗茶的情景,冯老也不禁起了几分好胜心,直言道了一声“好!”
冯老在茶艺上虽然也是业余的,不过显然也是专门研究过的。
清洗过的茶具,将紧结匀净,色泽青褐光润,还带了点微微的桂花香的茶叶放入茶壶。
透天香属于乌龙茶中的黄金桂品种。
由于乌龙茶黄金桂包含某些非常的芳香物质需要在高温的条件下才能完全发挥出来,所以一定要用沸水来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