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给梁夫子整理了一下袖口,握了握她的手,示意安心。然后转头看向陈家嫂子,淡淡道,“要不要请人去问问陈家族老,陈家可有逼守节妇人再嫁的道理?难道连一个女子都容不下?”最后几个人,她语气陡然一厉。
陈家嫂子暗恨,事情若是捅到族老那,聘礼岂不是不能独吞了?
陈家夫妻办事虚伪自私,尤其是陈家嫂子,极为重利。而且为人泼辣厉害,这些年快把族人都得罪光了,族人当然不可能为他们说话。
有梁夫子在,说明陈家女儿贞节,对所有陈家女儿名声都有好处。
而嫁了梁夫子,便宜得只是陈家夫妻,而且还得罪黄家。陈家那些族老,傻了才站在陈家夫妻那边。
话说到这,陈家嫂子已经毫无招架之力,黄莺也不想再跟她浪费时间。
只见她收敛笑意,神色凌厉,“来人,送客!”
陈家嫂子想耍无赖,不走。
黄莺冷笑,“当我黄府是什么地方,你想来就来,想闹就闹!”她一甩袖子,“既然不走,那就拿去官府,陈氏私闯民宅,请县官老爷做主先打几棍子杀杀威!”
闻言,陈氏顿时脸色一白,吓得腿肚子直发抖。
县衙可不是那么好进的,甭管你犯了什么事,在审理之前都要先打几棍杀威棒。陈氏这小体格,竖着进去,就得横着出来。
见黄莺冷着脸,周围一圈丫鬟婆子围上来,陈氏真是怕了,扭身就跑,紧怕将她抓去打杀威棒。
陈氏走了之后,黄莺将下人谴下去,握着梁夫子冰凉的双手,轻声安慰,“夫子,没事了,放心吧。”
梁夫子还有些呆,脑袋一瞥,就落下两颗泪来。
黄莺知道她现在肯定心烦意乱,也不多说什么,只吩咐小丫头扶她回去休息。
这边,梁夫子刚走,老太太那边就过来人,让她过去。
闻言,黄莺脑袋一耷拉,这是要被“表扬”的节奏啊!
黄莺进了荣禧堂,连老太太面都没见着,让丫头传的话,被罚面壁思过。
府中的丫鬟婆子,原本还觉得大娘子厉害有手段大快人心,一个个欢欣鼓舞喜滋滋的。如今见了这阵仗,一个个都小心谨慎起来,面上一点也不敢露出来。
陶嬷嬷先是去看了眼黄莺,然后就将丫鬟婆子集中到一块训话,警告今日之日不许外传。
陶嬷嬷积威在前,说话比林氏都好使,下人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喘。
黄莺被罚面壁,之后还让抄佛经静心,足足抄到夜里,午膳和晚膳都是两只馒头和素菜。
黄莺直抄得手腕颤抖,才将这卷佛经抄完。
陶嬷嬷过来,一边给她揉着手腕,一边叹气,“大娘子别埋怨老太太,她这是为你好呢,女子太过张扬厉害,容易让人生忌。这人呢,从来只看表面,一双眼睛看事只看浅浅一层皮,他们哪里知道陈家的歹毒,还有你为夫子出头的勇气?她们只能看见,你厉害,唇尖舌利。若是陈家行事再坏一点,说不得就到处传,坏娘子你的名声。”
黄莺低头,一副乖乖认错的模样。
陶婆婆叹了口气,“进去看看老太太吧,她啊,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罚娘子面壁,心疼得连晚膳都没用。娘子这佛经若是没抄完,老太太得陪你一块熬夜。”
黄莺眼眶有些湿,低低的嗯了声,就进去了。
“太婆!”黄莺跪在老太太脚下,将头枕在她腿上,“孙女知道错了,以后这种事绝不会强出头。”
老太太摸了摸黄莺细嫩的额头,叹了口气,“你知道错在哪就好,夜深了,回去休息吧。”顿了顿,她又道,“明早不用过来请安了,多睡一会。”
——
回到知秋院,黄莺神色还有些厌厌的,碧柔服侍她洗漱,“娘子别多心,老太太这是教你呢,不疼你也不会如此费心。”她叹了口气,“清官难断家务事,更何况娘子只是梁先生的学生,差着辈分,难免被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