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长季显然是清楚这一点,所以他的信中催促邵清仪继续完善他之前提出的全民皆兵的计划。
即使只剩下老弱病残,但只要还有一战之力,南境就还有希望。
邵清仪却是立马回信阻止了贺长季的打算。
这样风险太大了,还是得另外想想办法。
邵清仪收到回信,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渡河不行,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去北地了吗?
热气球虽然能渡河,但带不了多少人,也没法搬运粮食,这个肯定不行。
那么……走海路呢?
先前他们之所以没有考虑走海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
南境的梁国人虽然擅水,但却对咸水的海充满了敬畏之情。
一直到今天,也没有能够出海的大型船只,普通船只虽然也能出海,但遇上大风大浪就会散架沉没。
要想出海,必须得制造出更大更稳的船才行。
而且,制造速度还得快。
忽的,邵清仪有了主意。
听潮村是太许城最靠海的一座村庄,村子里只有十几户人家,都靠大海为生。
梁国人不爱吃鱼,只有鲍鱼海参珍珠这些奇珍才有市场,所以听潮村人从事的都是下海捕捞的工作。
这份工作对水性的要求很高,而且很多时候,下海捕捞的百姓辛苦忙活一整天,都捞不到什么好东西。
这导致听潮村的村民们都很贫穷。
以前天下太平的时候,至少还能靠着积攒下来的一些海货卖些钱。
现在天下不太平了,根本没人愿意采买这种东西,听潮村的村民们只能靠着抓捕海鱼果腹度日。
听说太许城已经被胡兵占领了,但这与听潮村并没有什么关系。
他们这小村子太穷了,不管是太许城的世族们,还是如今占领了太许城的胡兵,都不会对这么个小村庄感兴趣。
他们只期待着天下能早日太平,好把家中新积攒起来的一些海货卖出去,然后去城里买点主食,安然度过即将到来的冬天。
虽然没人来收海货了,但听潮村的村民们每日依旧照常下海。
毕竟,村子附近的土地都没法种地,除了下海,他们没有任何谋生的手段。
下海的都是汉子,女人哥儿则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孩子,等着相公回来吃晚饭。
芸娘就是听潮村的一个普通女人,她像往日一样,用晒干的咸鱼做了晚饭,然后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海边等着相公回来。
忽的,她发现海天尽头怎么有一只庞然大物?!
“娘!那是海里的怪物么!”一旁的孩子也看到了,大喊道。
芸娘心里有些害怕,但在孩子面前,她还是佯装镇定道:“可能,是一艘大船?阿良啊,你快跑去村长伯伯家,通知村长伯伯这件事情。”
“好!”被叫做阿良的孩子光着脚丫快速地跑进了村里。
芸娘眯着眼看着距离海岸线越来越近的庞然大物,越看越觉得,这的确就是一艘船啊!
只是这船,和她以前看到的过截然不同,而且体积也要大上许多。
这艘船整体是灰白色的,看起来像是石头做的?
可是,石头怎么能做船呢?用石头造船,这船还不得沉了?
芸娘心中疑惑极了。
很快,阿良就带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家回来了,他们身后还跟着一群听到了阿良的喊叫,过来查看情况的村民。
当大伙儿看到离村子越来越近的大船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好大好大的一艘石头船!
这……这艘船是从哪里来的啊?
而船上掌舵的桑玉丁也在看到岸上村民的时候,满脸激动。
成功了!
他真的成功了!
他真的让涪城一号渡海来到了北境了!
几个月前,桑玉丁还只是个普通的商船船夫。
十几天前,桑玉丁还只是个户籍部的普通职员。
而现在,他不但是涪城一号的船长,而且还成功完成了涪城一号的首航!
所有参与了本次航行的船员和乘客们,在大船停下来之后都忍不住欢呼了起来。
反倒是听潮村的百姓们看着大船上的人都一副兴奋过头的模样,惊疑不定。
不过很快,一队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就下了船,与听潮村的百姓们开始交涉起来。
他们先是表明了自己的来历,然后又向打听起这里是哪里,附近是否有胡兵驻扎,哪儿可以购买到粮食,目前北地各个城市的情况。
听潮村村长稀里糊涂的,就把他们问的问题答案全部告诉了他们。
这艘名叫“涪城一号”的船,就是邵清仪想出来的既制造快速又能够足够大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