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种田养娃当上了皇帝_作者:红豆米稀(35)

那客人闻言点了点头:“行。”

于是,正在思索着之后该采购些什么东西的邵清仪,就听到店小二对自己说道:“这位客官,请问您自带的这种食物,还有吗?”

邵清仪愣了愣,然后反应过来:“你说这个炸鱼块?”

“对对对。”店小二其实也不知道邵清仪吃的是什么,听他一说才知道竟然是鱼,他赶忙说道,“那边那位客人也想尝尝这个,我替他来问问您这边是否还有多的,以及能否出售。”

邵清仪原本就打算把炸鱼块都卖了的,听店小二这么一说,当然很爽快地说道:“卖!我这儿还有一箩筐,共十五包,如果他愿意都买下,我就只收他二两银子,单买的话,就要一百五十文一包了。”

邵清仪这价格可不是随便喊的,这是他结合这家店的物价水平定的价格。

他桌上这三道菜,红烧鸡块就要八十文,而且量还很少,而他的这一包炸鱼块足足有一斤重,卖个一百五十文一点都不过分。

店小二听到这个价格吃了一惊,但他还是很快把邵清仪的答复转答给了那位客人。

那客人听说一包竟然要一百五十文,不禁迟疑了起来。

这价格,比店里的肉菜还贵了。

旁边一桌的客人也听到了店小二说的话,他从兜里掏出了一百五十文,然后招呼店小二道:“替我去买一包,我倒要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好东西。”

店小二接过铜钱应了声:“好嘞。”

然后就从邵清仪手中买了一包炸鱼块。

买炸鱼块的那桌共有八人,他们的桌上已经摆满了菜,这一包一斤重的炸鱼块根本没有位置摆。

出钱的那位客人就干脆给每个人夹了几块:“来,大伙儿一起尝尝。”

同桌的几人,有些是早就馋了,有些则是对从未见过的这种食物并不感兴趣。

但即使没兴趣,出于搞好关系的想法,他们也还是应着头皮尝了。

这一尝就可就不得了。

第一块炸鱼下肚,八个人中竟有七个人纷纷表示要再买一包,而剩下的那个因过于沉迷炸鱼块带来的美妙滋味,反应慢了半拍,见大伙儿都已经眼疾手快买了一包,才赶紧跟着表示也要来一包。

一看这架势,还在观望的其他客人也急了,赶紧跟着下了单。

不一会儿功夫,邵清仪的十五包炸鱼块就卖出去了十包。

店小二见状,早已机灵地把这情况禀报了酒楼的掌柜。

掌柜的一听,立马让店小二把剩余的炸鱼块都给买下来,然后再让他打听打听这位客人是从哪儿得来的这食物。

邵清仪一听店小二的问题,就知道酒楼掌柜是想要做长期买卖了。

但尝过酒楼大厨的手艺之后,邵清仪完全没有了和这家酒楼长期合作的想法。

所以他含糊地回了句只是偶然所得,把炸鱼块全部卖完之后就结账走人了。

掌柜的尝了尝买来的食物,一双满是精光的眼睛彻底亮了起来。

他正想去和这位客人再聊聊,就听店小二说客人已经走了。

酒楼掌柜不禁后悔莫及,早知道就应该自己亲自出马的!

不过幸好,他把剩下的几包包圆了,五包能有五斤重,用小盘子装一装,能卖个一天呢。

于是,这家飞鹤酒楼就推出了一道名头唬人的新菜“黄金鱼块”,小小一盘就要一百文,滋味非常美妙,无论是直接吃,还是下酒下饭都绝佳。

一时间,得到风声的各大世族管家们立马派了小厮前来采买。

自从前些年与胡人的战争结束之后,梁国风调雨顺,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这些大世族的当家人就更是闲得蛋疼。

他们财富迅速积累,声势日益显赫,每日除了诗词歌赋、高谈阔论,也就只能研究些奇珍异宝、山珍美味这样。

上头好这一口,这些世族的管家主事们自然也是费劲心思讨好,平日里安插了众多眼线,就为了能第一时间把新鲜事物呈给自家老爷夫人。

邵清仪没想到,自己只是随随便便做了个炸鱼块就能引起这样的轰动。

他正在北望市场里选购食材和调料。

根据原书作者的设定涪城是三江口岸,在水运发达的梁国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因为这种地理优势,北望市场的规模之大、物资之丰富,让见惯了大城市农贸市场的邵清仪都不禁咋舌。

比起司空见惯的现代化农贸市场,北望市场的每个人、每个摊位都有着时代和当地特色,让邵清仪甚至产生了一种自己正在某个沉浸式体验观光旅游项目中购物的错觉。

幸好之前在酒楼时,邵清仪就已经提前看好了自己要买的东西所在的位置,所以他很快就买到了大部分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