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一月初七,就立冬了。
立冬后第二日是灯草节,灯草节是东陵民间的节日,相传是当年战后正值入冬,天寒地冻,百姓流离失所没有饭吃,东部百里荒原、饿殍遍野。
后来不知道是谁带着大伙儿来到了一片山谷,在山中找到了一种长得好似灯笼的植物,它的果实像水稻一样呈穗状,合着根茎还有叶子,可以做成糊糊粥吃,当时救了很多人的命。
那片峡谷后来被称为灯草山,而每年立冬后吃灯草粥的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过节当天要起大早,姑娘们要出门象征性地采摘些灯草回来,等到了中午,家家都会熬上一大锅粥,把早上采摘来的灯草放进粥里,然后分发给家里人吃。这碗粥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吃,就是图个吉祥,求个平安。
这个节日皇家是不过的,因为灯草节被认为是穷人的节日,在民间很多官绅大户也不过。但宗府却将过灯草节的传统保留了下来,而且每年都会把吃不完的粥派发出去。
因此节日当日天不亮,丫鬟们就都起身,因为不能出府,所以楚菁娥提前几日叫家丁去买了灯草回来,采摘灯草就变成了坐在府中择菜。
云小鱼也跟着百香和秋菊早早起身,百香抱了几把灯笼草到偏院,三个人一起坐在院子中间一边择菜一边说着话。菜择完了,百香秋菊就把择好的菜拿去厨房准备熬粥。
等到了晌午,百香和秋菊把煮好的灯草粥给云小鱼端进房间来,三人一起吃完后又说了会儿话,百香和秋菊就回去主院做其他事,留下云小鱼一个人在房中,打算午睡一会儿。
但云小鱼在床上躺了半天也睡不着,最后起身走到窗边,坐了下来,托着下巴眺望窗外。
不远处那棵有一人环抱粗的老树,在夏天的时候枝叶繁茂,树冠葱葱茏茏,生机勃勃;但是此刻只剩下苍劲的枝干和粗糙的树皮,干巴巴地向院墙外伸展着。
那道墙的外面是一条热闹的大街,就是杜秋生和杨绻跑出去买酒喝的那条街。但不过才十几日的功夫,这几日高墙外变得静悄悄的,好似忽然之间街上的店铺都搬走了一样。
云小鱼不知道自己足不出户的这段日子里,墙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外面好像确实不大一样了。
她悠悠地叹了口气,从怀中掏出那个装着十一夜的香囊。过了这么久,这种珍贵的香料所散发出的醉人清香依然丝毫不减。
也是因为这股清香,百香和秋菊曾多次猜测云小鱼原来多半是在皇宫中服侍过什么人,云小鱼总是淡笑不语,因为她实在不记得。
她抚摸着这个香囊,忽然想起了薛恩,又想起方德恩等人,揣测着他们会不会因为自己而遭遇巨大的麻烦,她越想心中越烦乱,最后不禁长长地叹了口气。
她刚叹完,就听有人在窗外笑道:“何事长吁短叹?”这人冷不丁说话,吓了云小鱼一跳,忙问道:“是谁?”
那人道:“你打开门看看不就知道了。”
云小鱼略一踌躇,从窗边的椅子上起身,走到门口打开门来,杜秋生和杨绻两人正站在门口,一人手里拿着一只篮子。
杜秋生举起手中的篮子说道:“云姑娘,我带了好东西来,你见了一定喜欢。”也不等云小鱼答话,抬脚就往屋子里面走,杨绻冲云小鱼嘻嘻一笑,紧跟着也溜了进来。
云小鱼只好也跟着回到房间里,问道:“你们两个跑来做什么,是宗子孝叫你们来的么?”
杜秋生把篮子放在桌子上:“今儿还真不是。”他说着挑眼看了杨绻一眼,杨绻一声不吱把篮子放在了地上,低着头看不见他表情。
云小鱼好歹也认识这俩人有些日子了,一眼就看出来他俩这是憋着要使坏。
她狠狠地白了他们一眼,走到桌前拿起篮子,往杜秋生怀里一推:“你俩到底干什么来了,不说清楚了,就别坐下。”
杜秋生苦笑道:“云姑娘,我俩再怎么不像样,也绝对不会打你主意。”杨绻也说道:“你别多心。今天不是灯草节?我们去外面买了好吃的,给你送两样来。”
杜秋生见云小鱼面有迟疑,接着说道:“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好吃的真的不多了,今天出去好不容易见着有卖绿豆糕和茯苓饼的,给云姑娘你带了些回来,来,尝尝看。”说着真的从篮子里拿出两个纸包出来,上面系着细细的麻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