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瓶记_作者:她岭(53)

2018-03-18 她岭

  教完袁长志,西砚便接着开始处理朝政,而袁长志则利用其它的时间练习骑术、射箭等武官必修的科目。

  时日一久,袁长志就发现熠王很少上朝,每月至多一次。除此之外,熠王将绝大部分的朝中事务都交给了西砚处理,因此西砚几乎每日直至亥时方能得以休息。

  尽管如此,西砚依然每日丑时刚过便起身,寅时开始教袁长志,每日一个时辰,雷打不动。遇到实在不能他自己言传身教的时候,他便会安排朝中其他人教他。

  有时候一个时辰的学习结束后,若有西砚觉得适合袁长志旁听的,他还会让袁长志旁听一些朝廷政事。在这些场合上,袁长志偶尔会见到时寅虎、杨玄等人来汇报操练、人员、分俸等军内的情况。

  以上西砚对袁长志的种种,不光其他人看见觉得不同寻常,连袁长志自己都觉得不解。

  有一次授课后,袁长志没有立即离开,思量再三,还是开口问西砚为何对他如此厚待。西砚当时正在批阅奏折,听见袁长志问他,放下手中的朱砂笔,缓声道:“我并非对你厚待,只是有些事我不得不做。”

  袁长志问道:“请问国师大人此话怎讲?”

  西砚道:“归根结底,原因有二。第一是因为近期驻守边地的人来报,发现边地部落族和鴱族骚扰边地百姓。鴱两族对我西陵一直虎视眈眈,这一战迟早要打。可战事在即,我西陵却派不出像样的军队。看似有兵有将,但将是无用的将,兵是老弱的兵,实则缺少有谋略的将才和有胆识的士兵。这并非本朝才出现的问题,先帝重文轻武,没有建立系统的军队编制,也未曾设立相应的朝廷机构对军队进行专门的管理,放之任之,才变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

  他顿了顿,继续道:“我也曾跟简之说过,只要是能带领我西陵众将奋勇杀敌、为我西陵鞠躬尽瘁之人,便是我重用之人。你虽不是我西陵国人,但在我看来可堪当大任,这些日子以来我观察你的为人处世,你光明磊落,做事言而有信。即便对兵法和西陵的情况不了解,但成为一名优秀将才的根本已经有了。一个人若是贪生怕死、背信弃义,亦或小肚鸡肠、目光短浅,即便他对兵法了如指掌,但让这样的人领导众将,是倒行逆施,万万不可为之。这是第一个原因。而第二个原因……”

  说到这里,西砚站起身,缓步走到窗前。

  此时一轮旭日从天际冉冉升起,晨光熹微,西砚远眺东方,问道:“你可曾明知一件事不可为,却不得不为之?”

  袁长志道:“下官不曾有过。”

  “都说尽人事,听天命。若天命告诉你运途多舛,不可为之,你会如何做?”

  袁长志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决定为之,那便要直去到底,岂能坐以待毙。”

  西砚道:“不错,理应如此。……这也是我重用你的最重要原因。”

  之后,西砚又给袁长志讲了西陵国与鴱两族的渊源,但关于那件不得不为之的事,他却没有再提。袁长志感到西砚的用心,加上感于所受之重托,于是愈加勤恳。

  进入西陵皇宫后的这些事,一一从袁长志脑中闪过,让他一时想得出了神。

  过了不知多久,袁长志才回过神来,觉得口渴得很,便起身倒了一碗水,一饮而尽,心想:“如今跟当初已经不大一样了。当初茫茫天地,四海为家,哪里都可以落脚。但现在西陵国师对我期以重望,而小鱼……不知小鱼对我是何心意,但无论如何,我得让小鱼过得好。”这样想着,袁长志顿时觉得浑身充满了力量。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快到除夕了。

  按照宫中规矩,军中将士每人每五年准许回乡探亲一次,其余将士全部要在皇城留守。历年除夕,留守将士要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在下元卿院和城外军营各设一处。

  其中下元卿院款待的是从八品及以上武官,而城外军营招待兵卒,吃的虽然依然是军中大锅饭,但比吃得比平时好,有酒有肉,酒随便喝。

  除夕当日,袁长志先是随众朝臣跟熠王到神坛拜天,然后熠王接受众臣跪拜。到了傍晚,熠王就带着各皇亲国戚,还有众嫔妃去正德殿吃家宴。袁长志和杨玄则带领两军的主要将领到了下元卿院的英武堂内,酉时一到,晚宴开始。

  袁长志是马军都侯,杨玄是步军都侯,并排坐在上座,他俩头上就是高悬的大匾,龙飞凤舞写着“英武堂”三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