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_作者:经年未醒(157)

2020-09-07 经年未醒

    太子、魏王、三皇子跽坐在下边,噤若寒蝉。

    皇帝长臂一挥:“常云生,给朕叫中书舍人进来拟诏,把慕容毫贬为崖州士曹!”

    常云生立刻示意小内侍去把中书舍人叫来。

    “父皇!”秦峥猛地睁大眼,惊骇喊道:“父皇三思啊!”

    皇帝厉目一扫,太子心底一颤。

    “父皇息怒。”秦崧出言道:“腐儒不值一哂,抓起来送去边塞徒个一年半载,他们就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了,父皇万不可因此气坏了身子。”

    皇帝颔首,心中怒火稍熄。

    “大兄此言大错特错!”秦峥驳斥秦崧:“若如此行事,天底下还有谁敢说真话,父皇广开言路又有何用?”

    秦崧道:“让他们说真话,不是让他们乱说。今日胆敢编排父皇焚书坑儒,焉知来日不会编排父皇残暴不仁活脱脱就是一个始皇。”

    前面一句甚是有理,后面一句就听得皇帝想教子。

    这时,中书舍人进殿,太子见状惊异非常,大声道:“父皇,士林文人多傲气,言语不当,行事莽撞,但都是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再者说,恩师何辜?恩师乃士林领袖,若真贬去崖州,岂不是让天下文人学子们心寒。”

    皇帝盯着太子,一瞬不瞬。

    把慕容毫贬为崖州士曹本是皇帝气头上的话,被劝上几句消了火气并不至于真的贬谪慕容毫,毕竟还是要考虑天下士人的心情。

    皇帝不可能冲动的一个决定毁了好不容易营造好的局面。

    可显然,太子当真了。

    皇帝看着太子,心中有些失望。

    太子乃储君,下一任帝王,不是做学问的酸儒醋大,他不需要学问有多好,他要会用人,也要会不用其人。

    “中书拟诏,”皇帝扫了一眼还有话说的太子,用眼神吓住了秦峥后,思忖片刻,说道:“迁……太子少詹事慕容德为将作监少匠,即日赴任。”

    然后是一系列的东宫官迁调。

    秦峥怔怔听着,满心不敢置信与悲苦。

    从紫宸殿出来,秦峥沉着脸不理身旁两位兄弟,走得飞快。

    秦峻无声笑了一下,对秦崧道:“大兄是否回府?”

    秦崧颔首。

    秦峻说:“正巧我也是,不若我们兄弟一道。”

    秦崧:“好。”

    兄弟俩一道出了宫,却不曾料到,才出了重玄门不远,一大群文人学子将两人的仪仗拦住,欲为慕容毫陈情。    一群学子几十人拦在路上,帐内卫立刻亮出兵器, 严阵以待。

    秦崧秦峻坐在马上, 居高临下看着这群神情激愤的学子, 秦峻高声问:“何人敢阻路。”

    一名身着白色襕衫的学子步出两步,为首的典军立刻将陌刀指向他的脖颈。

    “学生周景业拜见魏王、三皇子。”

    “所为何事?”秦崧淡淡问。

    周景业从袖笼里拿出一叠厚纸, 说道:“此乃吾等学子为太子少师慕容毫的万言陈情, 请魏王、三皇子一阅。”

    秦崧没让人去接过来, 只问:“为何事陈情?”

    周景业道:“太子少师乃儒学之大成者,本该为国朝为君父鞠躬尽瘁,现如今却去修书,朝中有奸佞横行, 蛊惑君心,迫害良臣,学生们恳请清君侧。”

    “对,清君侧, 诛小人。”后头学子们激情呼喊。

    秦崧原本漫不经心地目光瞬间射向那群学子,冷冷的,隐隐带着杀伐之气, 仿佛腥风血雨扑面而来。

    那群学子喊了几声之后, 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稀疏,最后一个个噤若寒蝉,几个胆气不那么足的已经面露惊惶,左顾右盼想要撤退了。

    秦崧等学子们都不敢再出声了, 才开口说道:“诸位既言慕容毫乃儒学之大成者,大儒修书造福天下学子及后世子孙,岂不正好。”

    秦峻噗一声笑:“大兄所言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