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_作者:经年未醒(74)

2020-09-07 经年未醒

    “大家爱民如子,国中之民无不敬爱大家,上天有感,自大家继位以来,多年风调雨顺,普天之下,苗稼繁实,江山人才辈出,忠臣良将多如星斗,边塞恶邻也不战自溃。如此,仓箱之积,指日可期。”常云生说着行五体投地大礼,动情道:“大家必是比肩尧舜的千古明君。”

    皇帝让常云生起来,虚点他:“你呀,就是会哄朕开心。”

    常云生立刻一脸被冤枉的表情:“大家,老奴句句乃肺腑之言。”

    皇帝摆摆手,也不说自己被拍龙屁爽了没,再看了一遍密信,然后让人去传召政事堂几位执宰与六部尚书进宫面圣。

    因今日休沐,被传召的执宰与尚书没那么快进宫,在等人来时,皇帝与常云生有一搭没一搭闲聊,忽而问起:“太子那伴读叫慕容信的,是慕容毫什么人?”

    常云生道:“太子少师之孙。”

    “看人之道,用人之道,驭人之道,朕教了多年,太子竟还未习得十之二三,”皇帝摇摇头,沉声道:“朕实在失望。”

    “太子尚且年轻,大家春秋鼎盛,慢慢教便是了。”常云生说道。

    皇帝吐出一口浊气,感慨:“他与他母亲极像,极重感情。可他是储君,是下一任帝王,一个合格的帝王,岂能感情用事。”

    话涉及到元后,常云生也不敢接话了。

    说起昭成皇后,皇帝脸上出现郁郁之色,亦不欲再多言,转而说起了太子少师慕容毫。

    “慕容毫也是名满天下的大儒,一手锦绣文章极受天下文人士子追捧,不然朕也不会将他选为太子少师。”皇帝满脸难解,“你说,他怎么就把自己的孙子教成那样。”

    “约莫是少师府上子孙众多,他无法一一管教。”这话可不好答,常云生只能尽量和稀泥。

    皇帝并不满意这个答案,说道:“他把自己的孙子都教成那样,朕的太子交到他手上教导,难怪教成现在这副模样……”

    帝王胸襟再广阔,终究免不了多疑多思。

    人的思维是发散的,有了一个可疑之处,就免不了带出更多可疑之处,越想越可疑,越可疑越想。

    然慕容毫为官终没有大错,皇帝也不能给人来个莫须有,暂且放下了心中所虑。

    但是对于慕容毫之孙,皇帝并不喜一个这样的人跟在太子身边,给太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皇帝问常云生:“慕容毫之孙选官了没有?”

    常云生道:“尚未。”

    “那就让他做个富贵闲人罢。”

    “喏。”

    帝王一句话,便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约莫三刻时辰,尚书左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中书侍郎、黄门侍郎、御史大夫、六部尚书全部到了。

    皇帝便说起此次急招众人的目的。

    “朕有意开制科,选拔天下能工巧匠,改良农具,以助农桑,或修田亩之法,或高产粮之法,不拘其形,只为天下之大命。”

    “陛下圣明。”众臣工齐齐称颂。

    “此事便交由礼部与工部。”

    “喏。”礼部尚书与工部尚书齐声应。

    皇帝又接着分派工作:“户部重整鱼鳞册,重新丈量清查土地,严查逃户。”

    “喏。”户部尚书应道。

    “吏部、刑部、御史台,严查官吏不法,渔夺百姓者,一律严惩不怠。”

    “喏。”吏部尚书、刑部尚书、御史大夫齐声应。

    皇帝:“中书令拟诏吧。”

    尚书左仆射、中书令、门下侍中:“……”

    果然,圣人又是已经做下决定,只通知他们一下。

    君王太过强势,臣子很是无奈。

    想施展才华吧,君王已经施展完了,他们也不是那种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

    君王的决定于国有利,他们是拥护支持的。

    但君王的决定于国有害,或者君王肆意妄为了,他们也是能死谏到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