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阿姨告诉笔者,她之所以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她认为自己是个低物质**的人,她希望自己伸出援手,能帮助别人,至于能不能得到回报,倒是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她说自己曾经掏出过很多钱,却连声感激都听不见,可现在她几乎没做出一点事,在网络上都能得到各种各样的好的回应。”
王京雅已经看不下去了,她甚至想爆粗。
所以她妈根本一点不缺钱,她和王京宇要一分钱都要不到不说,还得倒贴给赡养费,然后她居然还把这钱往外人那送?
有这些钱,给她和王京宇不好吗?到底谁才是亲生的,谁才是以后会为她养老送终的人?
……
宁初夏正抱着黄色的小土狗对着镜头面带微笑。
负责摄影的摄影师拍下了不少照片。
这是她几天来迎来的第三波采访人员,他们都是被热心公益的宁阿姨形象吸引来的。
之前的那两家一家是公司营运的自媒体账号,一家是地方电视台,而现在来的,则是从纸媒转型成自媒体的大报社,他们已经跟了宁初夏半天,之后也安排了好几天的贴身观察,想要做深入的调查。
“宁阿姨,你和狗狗很亲。”宋记者很年轻,但在采访上很有一套,她最擅长的是和受访嘉宾成为亲密的朋友,然后了解她的内心,将她的故事对外分析。
“还有之前的小朋友,也都和你很亲。”
她心中感慨,宁初夏她做慈善不只是捐钱而已,还会到实地考察,像是市内的福利院和这家流动动物救助中心,她每周都会来当半天至一天的义工。
动物和小孩是最难配合的拍照对象,可宁初夏出现还不用说什么,很受欢迎的她便会被小孩和小动物团团包围。
都说孩子和动物是最能分得清好坏的,有这么多人贴着宁初夏不放,再加上之前在微博上分享的个人心情,给予其他人的帮助,人到底怎么样,宋记者已经有了判断。
“其实也没有。”宁初夏温柔地笑了笑,“这孩子和动物大多是知道谁对他们好的,你真心对他们好,他们也大多会给你回应,这是非常让人愉快的事情。”
看着宁初夏脸上的幸福感,宋记者若有所思。
一起来的摄影记者已经开启录制,另一只断了尾巴的黑白花色小土猫正懒洋洋地趴在宁初夏的腿上,毫无防备,格外亲人。
“宁阿姨,据我们之前对你的了解,你其实是今年才开始接触这些,对你来说,是怎么样的一个契机,让你发现了……”
她说话到一半就被打断,宁初夏尴尬地拿出手机:“不好意思宋记者,您继续。”
宁初夏刚挂断,电话又响起了。
宋记者见她又要挂,连忙拦着:“阿姨,我们这还要采访你好多天,你别着急,有电话就先接。”
宁初夏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将小猫放在一边,刚刚脸上的笑意已经消失,生出了几分嫌恶。
她接着电话往后方去,可周边为了采访收音特地隔出来的房间实在有些太过安静,纵然宋记者没认真听,都听到了其中带着愤怒的女声。
“你就知道去做什么好事……”
宋记者和身后的摄影记者对视一眼,均是意识到了情况不对。
不过类似的情况他们以前也见过不少,毕竟很多受到大众瞩目的人物,他们的所作所为,未必能让身边的亲人认可。
只是有些奇怪,宁初夏这不才刚起步吗?虽然在网络上风生水起,可这也才两个多月的功夫,捐钱虽然不少,但也没有到极其夸张的程度,来自家人的反对声已经这么大了吗?
她再度确认了下之前她收集的宁初夏的个人情况。
丧偶,亲戚不在本市,有一儿一女。
所以是孩子在反对?
宁初夏已经回来了,看得出这通电话让她眉眼都有些火气。
一坐下,她便脱口而出:“宋记者你不是问我什么是契机吗?我想契机大概是捐钱给猫给狗,都比拿钱给有的人花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