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四处张望,好一会才找到母亲。刚好这时候,刘母看到了自己。
“我带了……”
“你这孩子,大热天,居然跑到厂里。”刘母还没等刘靖瑶说完话,就用独门“海豚音”现场来个女高音。“你能让我省点心吗?老是想一出是一出。”
虽说刘母的话是难听点,但出发点是怕她晒着。要是以前的自己,就会使点小脾气,来个沉默的反击。可现在她只是静静地听着母上大人这“爱的发言”。
刘母的声音引来旁边人的注意。
“丽妹,厂里的事不要拿孩子撒气。我看小瑶手里拿着保温壶,应该是带饭菜给你了。”张姨忙劝说刘母。张姨就是李叔的老婆,而刘母全名是李丽妹。
刘母有点不敢相信地看着刘靖瑶手上的保温壶,一时说不出话来。刘靖瑶知道母亲的不好意思,便说:
“妈,我听李叔说这里的事,估计你还没吃着饭,所以带过给你。”
“你看,你女儿就是心疼你。我儿子就没这细心了。”张姨打了个圆场。
刘靖瑶回家的时候,刘母还叫了台摩托车送她回家,嘴上说是怕刘父知道了,会念叨自己。其实啊,就是担心这大热天,她跑来跑去的,会中暑。
刘靖瑶想今天的事是个很好的导火索,可以劝母亲下海经商。不过这事只有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还要有个有力的战略同盟。
此人非父亲莫属。
第004章 父女齐上阵
“下海经商”的热潮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逐渐繁荣,个体户,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上辈子的时候,就是当年这批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大多过着悠闲,富足的生活,成了一时羡慕的对象。
刘靖瑶想趁着这次的重生,让母亲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免得重蹈上辈子的覆辙。她始终记得在工厂倒闭和父亲过世后,为了生活和她的学杂费,母亲干着又苦又累的活,却收入微薄。
可现在她只是个小孩子,没什么话语权,所以最好把父亲拉过来这边。虽然平时看起来家里的事都是母亲做主,可一有大事,母亲还是很听父亲的话。
刘靖瑶的爷爷在以前是家底颇丰的地主儿子,留过学,是个思想开明,博学儒雅的人。他一直很重视对孩子教育,无论是知识素养,还是为人处世。即使经历那动荡的十年,他也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养。所以刘父受其影响,是个有远见,通情达理的人。
她前脚回到家,父亲后脚就到。刘父看到她那晒得红彤彤的脸,忙问怎么了。她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全说了,还告诉父亲自己的想法。
“你怎么会有这个想法,是你自己想的吗?”刘父看了她好一会儿,才冒出一句话。
“我这不是经常听我同学说他们亲戚都下海去了,赚了不少钱。还有妈的工厂已经这样,估计能追回公款的可能性不大,有条后路也好啊。”刘靖瑶把早就想好的理由说出来。
“你分析还挺有道理的。其实这个想法爸爸早就有。不过那是工厂还有活干,即使说了,你妈肯定不愿意。可现在就很难说咯。我女儿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这事我会和你妈妈商量的,这样你满意了吗?”
“你一定要和妈妈说,最好就说服她。”她再三叮嘱,要不是重生的事太过匪夷所思,恨不得说这事准没错,自己就是过来人。
刘父做出保证,还想和她来个拉钩,不过她拒绝了。毕竟身体的“芯”是快三十岁了,真不做来这事。
吃完饭后,刘靖瑶回到自己的房间。看着扔在地上,没有打开的书包,铺满桌面的,只能摇头苦笑。以前自己的“黑历史”还真不少,上课老爱看,作业会就做,不会就抄同学的,成绩不上不下。总以为没人理解自己,不愿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独来独往,是班上的小透明。
全放在箱子里,贴上胶布,推入床底。然后,好好给自己做个规划,暑假作业必须尽快做完,复习下初中的知识。毕竟她离开校园这么久,早就把老师教的还回去了。其中最重要的是,真正学好英语,不止是会读会写,还必须会讲。她吃够了英语不好的苦,而且英语是进行心里计划重要的一环。
一张密密麻麻的计划表贴在床头,刘靖瑶满意地看着这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哦不,是欠金手指。而金手指,那个光脑还在桌面一动不动,不过看时间也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