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无刀皱着眉头,迟疑问道。
这种空欢喜一场的感觉着实不太美妙。
沈昼眠恭敬地行了拱手礼,谦逊道,“无刀先生,我是十一郎。”
“十一郎……?”无刀思量片刻,恍然大悟道,“沈昼眠?你是沈家离家出走的那个孩子,我记得你。”
被掀了老底的沈昼眠从容自嘲道,“当时年少气盛不懂事,给无刀先生添了不少麻烦,还要多谢先生的照拂。”
无刀拍了拍他宽厚的肩膀,欣慰道,“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能平安长大就是好事,荣焉呢?我听顾小子说,荣焉在祈华大会上收了个小跟班,去哪儿都带着,没想到居然是你。”
见两人聊的热络,藏在树上的荣焉忍不住开口,居高临下道,“无刀先生,许久不见,你的武功似乎有所退步。”
无刀讶然抬头,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口中却责怪道,“越长大越不像话,在树上待着做什么,快下来!”
荣焉一个鹞子翻身,狸花猫似的轻巧落地,对着无刀拱手道,“本想给您一个惊喜,礼数不周之处,还请见谅。”
“你我之间就不必如此客套了。”无刀感觉到荣焉态度的生疏,在心底叹了口气,“进来坐吧。”
石桌上的糕点放了太久,已经不再酥脆,荣焉急于赶路没来得及吃饭,此刻腹中空空,直接伸手去拿。
“啪。”
无刀拿起筷子敲退荣焉的手,无可奈何道,“等着,后厨下了面,一会儿就好了。”
荣焉将目光放在沈昼眠身上,委屈道,“我饿了。”
沈昼眠叹了口气,揉了揉他被打红的手背,劝道,“师兄再等等吧,出门饺子回门面,你不是一直惦记着吃一次吗?”
他若是不说,荣焉可能就把这件事情彻底忘在脑后了。
荣焉十五岁那年的正仪大会过后,正邪两道陷入混战状态,九州各地事件频发,不少小门派一夜之间惨遭灭门,整个江湖动荡不安,周遭百姓亦受牵连,民不聊生。各大世家门派首领频频聚首,商议反击之事。
顾维和陆桓在那时被荣玉摧派遣到九州各地解决事端、镇压恶人,逐渐开始崭露头角。
荣玉摧疼爱两个徒弟,这种民间习俗自然也不会放过,两人每次出门时,都会吃到他亲手包的饺子,回来时又是亲手做的面条。
荣焉偶尔也会跟随二人,到城镇乡野中去安抚百姓,赈济救灾,分发草药救治伤患,却从没吃过所谓的饺子和面。
他不嫉妒,却十分羡慕。他期待荣玉摧能够和颜悦色对待他,哪怕没有亲手做的食物,一句温和问候也好。□□玉摧从来没给过。
荣焉离开归云派前的那个中秋夜,无刀对不能参加他的加冠礼深表遗憾,拉着他絮絮叨叨说了很久。
荣焉沉思良久,笑道,“不如给我亲手做一碗饺子吧,无刀先生。等我归来时候,再亲手为我做一碗面。”
无刀不解道,“你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归,山高水长,什么时候能吃上我亲手做的面?”
“嗯……”荣焉踟蹰过后,没心没肺地笑了,“不着急。总能再见一面,在你我离开人世之前。”
无刀端出两碗热气腾腾的手擀面,放到荣焉面前,“吃吧,你心心念念的面。”
面条粗细不匀,薄厚不一,荣焉囫囵填饱肚子后,才放下碗筷,砸吧砸吧嘴,道,“咸了。”
“嗯?”
荣焉看着迷惑不解的无刀,笑着补充道,“卤咸了。”
无刀尴尬地轻咳一声,低下头道,“……面是贺兰帮着擀的,卤子是我弄的,第一次弄,可能……”
“但是好吃。”
无刀诧异地抬头,看着荣焉温和的笑容,不免失笑道,“你啊……”
怎么比三岁孩子还要好哄?
沈昼眠沾了荣焉的光,分到一碗面吃,潦草地填饱了肚子。
夜色渐深,后山小院石亭中烛火阑珊,一问一答的声音显得格外温馨。
“这次回来,还走吗?”
“嗯,办完了事情,还要回雾隐山。”
“我前些日子写信给岁兄沈兄,他们知道你回来了,打算过来看看。贺兰也一直盼着你回来,今天等了很久,结果太累睡着了。”
“如此……我多停留几天,见过贺兰和前辈再走。”
“沈家小子呢?你有什么打算?”
一直扮演木桩子的沈昼眠被点到名字,不假思索道,“我跟师兄走。师兄现在身为雾隐山使者,行事多有不便之处,我跟着他,能帮上一些忙。”
无刀看着他似宣誓般的庄重肃穆的神情,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从刚见面时,他就隐约觉得两人之间的气氛不同寻常,却又说不上来具体哪里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