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的玉米留着做玉米种子,嫩的太嫩还得再长几天,对农村的孩子们来说,玉米既能填饱肚子,也是风味绝好的零食。
等她去了学校,就吃不到这么香嫩的玉米了呢,从小吃到大,满满的幸福味道。
夏志民傍晚才到家,修完窗户后又给那家订了个吃饭的小方桌,中午管饭,干完才回来,一天得了二十块工钱,回家后就把钱拿给了李秀琴。
干了一天活流了太多汗,身上灰尘也多,夏志民打了盆井水简单冲了个澡,而后坐在树下喝了一碗凉粥,吃了一个玉米棒子,李秀琴在旁边跟他说了开小卖铺的事。
“你觉得咋样,能行么?”
“小清想出来的?”
李秀琴点头,“可不是,这丫头以前不爱吭声,现在倒挺爱动脑筋的。”
夏志民拿衣角擦了擦头上的汗,“这样好,以后不容易受欺负。”
他们做父母的一辈子老实忠厚,这固然是可贵的品质,但眼看着时代进步,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大舅哥那样,去城里打工被人欺负可不行,机灵些能保护好自己,特别是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吃亏。
“这事只要花钱办应该行的通,但咱们得先盘算好花多少。”
现在家里的钱将好够女儿们上学,还借了村长三千块,等大舅哥那边的钱还回来才有富余。
“不着急,等我哪天遇着周三问问,他见过的世面比咱多,又是做生意的,指点一下就够咱们用的了。”
周三名叫周成贵,是村里唯一的生意人,也是八十年代最早跨进万元户门槛的,还上过报纸,夏志民这两天正准备去火车站给二女儿买火车票,准备顺路去找下周成贵。
“那行,这事你放心上,我觉着开个小卖铺挺好,不管挣多挣少好歹有进项不是?”
李秀琴还打算去其他村的小卖铺取取经,看别人家是怎么做生意的,这样自己心里就更有谱了。
夏志民点头,“放心吧,我在大事上从来不含糊。”
这一点李秀琴是信的,二十多年来,日子过的虽苦,但她从来不后悔嫁给夏志民这个人,不管是对她,对她娘家的亲人,还是对四个女儿,夏志民每一个角色都做的足够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支持哦,么么哒比心,留评的宝宝们有小红包回馈哦~夏志民转天去县城时带上了夏琳跟夏清,夏琳跟着去是因为快开学了,得添些行李,比如买两身新衣服,买双春秋穿的小皮鞋,买双运动鞋,她的衣服鞋子都是穿了好几年的,有些还是夏禾之前穿过给她的,出去上大学,不说要穿的多好,稍稍捯饬一下不显得过分寒酸还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夏琳自己说不用买,但李秀琴坚持给女儿花这个钱,她说,“上了大学就是大姑娘,我跟你爸给不了你多体面的生活,但最基本的会尽力给你,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就得你们自己争取。”
她摸着二女儿的头说,“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
夏琳握着手里的十张大团结,含泪点头,下定决心用功读书,绝不辜负父母的期待,也绝不浪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而夏清呢,不过是听夏志民说要找谁打听开店的事,跟着去凑热闹而已。
况且这么多天以来,除了去过几次县医院外,夏清还没出过门,更没有逛过街,对九十年代的县城还是挺感兴趣的。
三人天亮吃过早饭就出发,夏志民骑车带着夏清,夏琳单骑一辆,夏家只有一辆自行车,另一辆是夏琳跟邻居借的。
目送他们出发后,夏禾转身回院跟李秀琴打听开店的事,她也是今天才知道父母竟然有了这个想法,很高兴,甚至是兴奋,因为变化就代表着希望,比一成不变要好。
夏雯也将目光投向李秀琴等着答案,眼里的光芒跟夏禾如出一辙。
“八字没一撇呢,就是要开也得等一阵子,还有,事情没成之前不能透露出去,跟谁都不能提。”
万一有人知道了,赶在他们前头开可怎么好,到时候乡里乡亲的,只能自己咬碎牙往肚子咽了。
夏禾点头,“妈,放心吧,我们又不傻,怎么可能出去乱说呢。”
夏雯也保证不提,“这是咱们家的秘密,真能开店就好了,以后不仅不用出去买东西,还能挣别人家的钱呢。”
夏禾弹了下小妹的脑门,笑嗔道,“小财迷,咱家要是开店了,你就在家帮着做生意,反正你是家里最小学习最不吃力的。”
夏禾跟夏琳上大学平时不在家,夏清下学期高二,文理分班后学业就紧张起来了,相对而言,夏雯确实是最轻松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