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成帝王掌中娇_作者:四默(147)

可是,令梁王诧异的是,镇国侯并没有提和离之事。

“……生儿与我说话时,偶尔提到,在嘉兴关遇到了秦小公子。”

梁王顺着夏荣山的话思考了一会儿,又被身旁的长忠提醒,才想起来“秦小公子”是谁:“秦通达好像是有这么一个小儿子。朕记得,在太子身边见过那孩子。”

夏荣山低头应了声是:“小儿随便一提,就放下了,臣回去后,却怎么都觉得不对劲。”

“……秦小公子在上京城中呆的好好的,怎么会去边关之地呢?”

“……他是太子殿下身边的近臣,太子殿下尚在上京,他是不可能独自前往嘉兴关的。”

梁王一听,也觉得是这么一回事,挺直了腰,面色微沉:“继续说。”

“臣心知不对,就暗中派人先回上京打听消息。”

“朕的上京如何了?!”

“陛下……”夏荣山顿了顿,待梁王等得不耐烦了,才继续道,“上京城城门紧闭,无数百姓从城中逃了出来。”

梁王闻言,背后不知不觉沁出了一层冷汗。

他离开上京时,打的是“围猎”的幌子,可是百姓不是傻子,很快在微妙的气氛中嗅出了危险的味道。

“朕……会回去的。”梁王难以启齿自己曾经做出过的决定,按住了夏荣山的肩膀,“夏卿,带朕回去!”

夏荣山领旨,并没有继续说上京城中之事,而是留下了足够的空白给梁王想象。

梁王也的确如夏荣山所料,心安以后,回到王帐中,睡了连日来的第一个好觉。但他很快惊醒,尖叫道:“长忠,长忠!”

内侍监循声从帐外疾跑而来:“陛下,奴才在呢!”

“长忠,你听到夏荣山说的话了吗?”梁王面色苍白地坐在榻上,耳畔是呼啸的风,心也被风吹得逐渐凉下去,“他说秦通达的小儿子在嘉兴关!”

“奴才听到了,还纳闷了好一会儿呢。”长忠小声附和,“这小公子是犯了什么错,竟被赶到边关去……他小小年纪,又没习过武,去嘉兴关,不是找死吗?”

“对啊,你说,秦通达为什么要把他送到嘉兴关?”梁王惊疑不定,“难道说,秦通达在谋划什么……被自己的儿子发现了,他舍不得杀亲生儿子,又怕他坏了自己的计划,才将他送到嘉兴关?”

梁王的猜测毫无逻辑,只是猜忌。

长忠欲言又止,开口的刹那,想到了什么,立刻将本来要说的话咽了回去,转而道:“秦小公子可是太子殿下的朋友呢。”

“什么朋友,不过是一个……”梁王不屑地嗤笑,话音未落,忽而愣住,“不对!”

长忠点到为止,不再多言。

梁王明显焦躁了起来。

他从榻上起身,反复摩挲着手:“那小子肯定发现了什么……是不是太子和秦通达在密谋什么?”

“对,一定是这样。”一旦埋下猜疑的种子,梁王就不再信任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身上也流着秦氏的血!”

还有些话,梁王没说出来。

若太子因为禁足,心生怨恨,生出不臣之心,秦通达是最有可能支持他的人。

“传旨下去,朕现在就要回宫。”梁王顾不上休息,手忙脚乱地爬起来,“对了,问问夏荣山,秦通达的儿子,有没有跟着他们回来。”

答案是肯定的。

秦轩朗很快被带到了王帐。

他不慌不忙地拿出准备好的信:“陛下,我每次给家父写信,都一式两份,自己留一份,给家父一份。”

“长忠。”梁王示意内侍监将秦轩朗手里的信拿过来。

长忠会意,弓着腰拿回了信纸。

梁王瞥了淡定自若的秦轩朗一眼,觉得他不像是撒谎的模样,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信上。

秦轩朗在信中直言,太子殿下的行为有些不妥,他不愿再辅佐下去。

“太子的言行有何不妥?”梁王的面色阴晴不定,色厉内荏地怒斥,“朕的太子,也容你置喙?”

“陛下恕罪!”秦轩朗不卑不亢地反驳,“陛下,您是大梁的天子,太子殿下纵然尊贵,做出了有悖德行之事,臣也不能容忍。”

“他做了什么,你倒是……”梁王的语气陡然一弱。

他想起了醉醺醺的太子,以及金吾卫统领言裕华的话:太子殿下说您寿数不足三载。

梁王眼皮子直跳。

还有什么好问的?

太子敢醉酒上金銮殿,在近臣身边,必定更加不知收敛。

梁王越想,越是心惊。

秦通达为何将秦轩朗赶出上京?

为何又执意留在注定被狄人攻破的上京城中?

是真的忠心,还是要趁着他不在,拥立新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