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首领亡故,传位于长子,然而其幼弟不服。经历一番内斗之后,其长子和幼弟各有拥护者,互不相让,已僵持许久了。
而现在,其长子向大周求助,那使者简单表明了主人的意思:事成之后,愿意臣服大周,以大周为尊,岁岁请安。
这些事情是程寻从宋大人那里得知的。宋大人在课堂上,分析时政,提起此事,分外激动,不甚花白的胡子不停抖动。
程寻还是第一次见宋大人这般模样。
宋大人五十来岁,见证过三十年前的战争。虽然这些年,两国不打仗了,可他对胡渚敌意不浅。他虽然只简单说明事情,并尽量不带倾向性,可程寻隐约能听出来,宋大人并不愿意帮助胡渚两派势力中的任何一派,他更希望胡渚内部互相残杀,大周得渔翁之利。
程寻自己对胡渚了解有限,她特意从宫里找了不少和胡渚有关的书籍,想多了解了解。——她肯定不能决定政事,可她至少也得知道苏凌在忙些什么。
她不想对他的一切一无所知。
—
苏凌这些天确实很忙。
先是有人密报状告蜀王居心不良,有意谋反。苏凌同皇帝细查之下,发现此人与蜀王嫌隙极深,又顺藤摸瓜,查出了上次的刺客究竟是何人指示。
除此之外,就是胡渚了。
对于“胡渚”这位老朋友,朝中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该袖手旁观,看他们内斗,待其两败俱伤时,一举歼灭。有的则认为该出手相助,让胡渚彻底臣服,也能显示上国风范。
双方各执一词,互不退让。
皇帝早年是主战派,若是在二十年前,他肯定会毫不犹豫借此机会灭了胡渚。然而年纪渐长,顾虑比先时多了一些。他在朝堂上,并未直接决定,在散朝以后,则留下心腹重臣,又特意唤了二皇子过来。
在御书房,他开门见山:“胡渚一事,你们怎么看?”
周太傅先道:“皇上,老臣以为可以相助。他们现在确实是在内斗,可难保我朝大军过去,他们不会一起将矛头对准我大周。千里行军,深入敌军腹地……”周太傅摇一摇头,极不赞成的模样:“我大周休养生息三十余载,这才安居乐业,百姓富足,国库也渐渐充裕。我们又不要他们的土地做马场,灭了他们,对我们有何益处?”
皇帝边听边点头。
只听周太傅又道:“何况,三十多年了,百姓也习惯了没有硝烟。”
“太傅的意思是,袖手旁观不闻不问?只当没有收到那位大王子的求助?”太师紧接着道。
周太傅摇头:“也不是这样。”
皇帝摆手,看向一直默默站着的二皇子萧瑾。他立于背光处,静静听着周太傅的话,眉目沉静,一言不发。皇帝心中忽的一动:“怀思,你怎么看?”
“嗯?”苏凌微微一笑,拱了拱手,“儿臣以为,出兵相助也不是不行,不过条件需要改一改。以大周为尊,岁岁请安?”他摇了摇头:“还不够。”
第84章 天降恩典
“不够?”皇帝微微一愣, 继而轻笑着点头, “怀思说的极是。”
胡渚内斗, 对大周而言,这机会千载难逢。可惜不便趁火打劫, 出手相助也不是不可, 只是仍需要谈条件。
胡渚的使者在大周四方馆停留好几日了,也不知道大周君臣是什么意思。
这日天近黄昏,四方馆的守卫忽然告诉他们。二殿下来了!
以乌维为首的胡渚使者俱是精神一震:二殿下?!
出使大周之前, 乌维等人对大周进行过简单的了解,知道大周的皇帝如今只有一个儿子, 就是这个二皇子。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二皇子会成为大周的下一位皇帝。不过这位二皇子据说很神秘。
约莫过了半刻钟, 乌维等人终于见到了据说很神秘的二皇子殿下。
那是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锦衣少年, 身形修长,面容清隽。少年环视四周,最终视线定在乌维身上。他挑一挑眉,似笑非笑:“你是乌维?”
“是,胡渚乌维见过大周皇子殿下。”乌维心头一跳, 连忙行礼。他并不敢小瞧了这位皇子。
“免礼。”苏凌摆一摆手, 慢悠悠道, “我记得你,那天在大殿上,我见过你。”
“是。”
苏凌笑了一笑,也不落座, 他目光逡巡,似乎是在打量四方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