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些家常话后。
张启是开口,唤了女婿朱高熙去书房谈话。当然,一道去的还有张春旭和张春福。毕竟,他们这些在外面办差事的男人们,谈论的事情,自然是与女人间的家长里短完全不同。
对此,福娘默认了。
张李氏、柳秀秀、闵氏,则是同样的默认了。
张启找女婿到书房,谈论的事情自然是朝廷里,这刚刚掀起来的大波澜。
“高熙,二皇子秦王遇刺一事,你听说了吧?”
张启非常直接的问道。
一个藩王遇刺身亡,这怎么可能是小事情?
整个京城,人人都知道了。毕竟,消息一进京后,哪可能瞒着的。
“知道。”
朱高熙回道。
“唉,这事情影响重大,对你有大影响吗?”张启关心的是这个问题。毕竟,女婿当半子,女儿、外孙的下半辈子,可是要靠女婿养家的。
“有影响。不过,不太大。”朱高熙直接回了重点,他说道:“岳父,你无需担心。小婿这边没什么关系的。父王已经准备递折子上去,秋后,燕王府的诸人,要回返燕地。”
“唯小婿和福娘、瞻元,一家三口会留下来,在京城继续待着。”
朱高熙没什么隐瞒,说了他父王的打算。
张启听后,眉头一皱。
“你和福娘不一起回燕地?这会不会不太妥当?”张启试着提了那么一话道。
朱高熙心头苦笑。
果然,没人傻啊。
瞧瞧,他岳父这不都有疑惑了吗?
“也无妨。”
朱高熙这般讲道。
张启听女婿这意思,也算是品出点味道来。看来,这八成是燕王的意思。
“也好。你们夫妻在京城,这彼此见面方便。”
张启这时候,自然是往好的方面想了。
宏武十七年。
七月。
宏武帝同意了燕王的请辞。
秋。
燕王府的诸人,就是准备离开之事。
对此,福娘有喜有忧。
喜的是,头上没了直系的长辈,他们小夫妻的日子会更加轻松。忧的是,京城波澜诡异,她担心夫君的安危。
毕竟,政治场上,那是生死之间难料结果。
有时候,你不想沾了某些事情,别人未必乐意放过你啊。
福娘的担忧,朱高熙是知道的。只是,他未曾名言出来。毕竟,他一个男人,觉得用实际的法子,做出些实事,宽慰了妻子更适合。
送别之日。
福娘夫妻是早早起来。
一路相送,送出了京城十里之外。
直到,燕王府的队伍是远去了,望不见影子后。
朱高熙是执起妻子的手,说道:“回吧。”
福娘望天地之悠悠,在旷野路亭的官道上,她突然心生感概,她说道:“好。”
往后会遇上什么?
福娘不怕了。
因为,执起她手的那一只手,给了她无限的安全感。
回程之时,夫妻二人坐了同一俩马车。
等到回了京城的燕王府后,白嬷嬷连忙来禀明了消息。
“世子、世子妃,小世孙又哭闹了。”
白嬷嬷的话,让福娘觉得打脸。她一夸了她儿子不认生,结果倒好,这是亲娘不在身边小会儿,如今想是睡醒来,就是闹小脾气呀。
“走,回去。”
福娘回了三个字。
她表示,她得去哄了她家宝贝蛋子。
朱瞻元在哭。
好吧,只是干哭,没眼泪。
这等态度,也是最近他使了出来,硬要留在了京城燕王府的法子。
一个小小的婴儿,很不方便。奈何,朱瞻元想改变了他爹、他娘的命运,所以,他就不能像前一世一般,被祖父、祖母带回了燕地。
那样的话,宏武二十年,他远在燕地,如何救他的亲爹?
这些日子里,朱瞻元表示,只要见不到亲娘,他就是哭闹不休。小婴儿的招试,老归老,有用就成。
“娘的小宝贝,瞻元,乖,不哭,不哭。”
福娘一进屋,从奶娘怀里接过了儿子后,就是摇啊摇,哄了小话。
还别说,之前在奶娘怀里,那是干嚎不止的朱瞻元这一回,是住了小嘴巴。他心头想,他也是嚎得嗓子难受,亲娘见到了,可以停止小把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