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热情的替她铺好,邬从霜赶忙道谢。
她来时身上备足了干粮,因为知道彭城已被困了一个多月,城中许多百姓缺食短粮,便又取出了一些干馍,递给了妇人。妇人也不推辞,伸手接过。
“你白天若起得早,可以和我们一起到街口去排队,有些人家里实在饿得没饭吃了,就会去粥铺那里求粥。”妇人好心提醒了她。
邬从霜觉得奇怪:“粥铺在施粥?他们哪里来的米?”
“听说那北岱蛮子里有一个是天晋人,说是心疼同族便安排人每天都会施粥。但一天只有一次,根本吃不饱。我觉得他只是怕我们饿疯了要反。”
“天晋人……”
难道指的是陆后临?
若真是陆后临,林元晏现在还生还的可能性就非常高,陆后临一心想杀了他,在得知他被困在彭城内一定会想尽办法将他找出来。既然陆后临没有走还留在彭城,这就代表林元晏可能还活着,他想找到他!
但这只是猜测,邬从霜并没有什么依据,而她要做的并不是找出林元晏,而是确认他是否还活着。
“既是天晋人,怎么会帮着蛮子攻打天晋?”邬从霜故意接过话来。
妇人也是很不满:“谁知道啊。我们彭城里的人有多厌恶他,他还假惺惺的给那些惨死的士兵立了墓碑,真是装腔作势。”
“立了墓碑?”
“对,就在城里,北边有一块空地,那些蛮子挖了很多坑,把杀了的尸体都丢在了里面。在那里还竖了一块石碑,碑上有士兵的名字。听说是捡了他们的兵牌一一刻上去的。估计是怕作恶太多日后下了地府去,这才弄了一个碑。”
邬从霜缓缓握住了手:如果真的有一个石碑,她就可以轻而易举的通过碑确认当日入城时死的人里面有没有林元晏了。
只要没有,就代表林元晏还活着!
但这会不会是陆后临的圈套?否则好端端的陆后临竖什么石碑?
两军开战,惨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数不胜数,陆后临若要竖碑,怕是百块千块都竖不过来了。
他立碑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要引蛇出洞。他料定天晋这边会派人潜伏进彭城里,只要有这块碑在,潜伏的人就会来调查死亡名单,而正好可以被他拿下。
他设置粥棚施粥也有这个原因在:林元晏等人若还活着,自然要吃食,他们能在彭城里熬多久?没有食物便要出来,只要来领粥,他就可以把他找出来。
邬从霜想到如果自己前去查看石碑上的名字,恐怕会被发现,到时候她即便查到林元晏的情况,自己也会被搭进去。
若是找人去查看呢?
找一个即便出现在石碑附近查看名单,也不会被人认为有问题的人选。
小孩?不,小孩虽然容易被引导帮忙,但同样也会被诱惑,到时候不必严刑拷打就会将她交代出来……若是找一个老人呢?找一个从前参过军,对那些死去的将士有着感恩之心的老人,他可以前去石碑前吊唁,那石碑立在那个地方一个月了,应该也积了不少灰尘,他也可以去帮忙清洗墓碑,然后记下上面的名字。
邬从霜心中有了主意,便又与妇人攀谈了一会儿,了解到就在这条巷子里,住着一位孤寡的老汉,那老汉是兵户,每年征兵时都需要出兵,今年他儿子上了战场,家中只有一人。
下午的时候妇人回去看铺子了,邬从霜便出了门,她数着门口帖着的木牌找到了那个兵户。
敲了敲门,里面过了许久后走出来一位老人。
“你是?”老人看上去还十分精神,满脸花白的胡子,一双浑浊的眼睛上下打量邬从霜。
邬从霜上前一步:“老人家,我想请您帮一个忙。”
……
下午出了太阳,地面干燥,却暖和了不少。北边的空地旁有一口水井,许多人排着队打水。
有一个老人拎着水桶过来排在了末端,前方有一个青年瞧见了,把自己的位置让了出来,给这位老人:“张伯,你也打水啊。你排我这里,我快轮到了。”
“多谢啊。”老人笑着道。
他上了前排去,很快轮到了,便打起了半桶水。边上有人奇怪道:“今日怎么了?只半桶?如果张伯不方便,我来帮您拎。”
老人摆了摆手:“回头再打,这水是用来洗东西的。”
“洗什么东西?”
“那石碑。毕竟是天晋的兵,我以前也是当兵的,现在儿子也是兵,他们被埋在这里,碑都脏了。”
老人说着取出了一块布,拎着半桶水去了石碑那。
后面继续排队打水的人有些叹息道:“这年头一打仗,什么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