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眼珠一转,大丈夫能屈能伸,他赌沈少卿必有良言,于是,向三位拱手作揖:“方才多有得罪,不知沈少卿有何高见?”
歪打正着,如此焦点,倒也全了沈是提点之心,他缓缓开口:“治水我是外行,但大齐互市推行已久,关内的锦绣运不出去,关外的马匹运不进来,城里的粮食堆积生虫,城外的荒民易子而食。如今修水建道,若凿运河为市,商业繁荣,岂不是流传千古的‘海上丝绸之路’?一点愚见,见笑了。”
顷刻,有灵敏者已就着治水图研讨起来可行性,有人说沿京杭二线走,有人说以黄河为主线,脑海里的万卷诗书,踏过的万里河山,在此刻撞击出火花,争先恐后的从才子口中涌出。
编修与李云赋甚至不计前嫌研讨起来,对于文人而言,私仇在利民大业面前,不足一提。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此番在下若有幸入围,不忘沈少卿指点恩情。”编修看着图纸,心中已有沟壑。
沈是说:“客气了,此等宏图伟业,我若能尽绵薄之力,便是三生有幸了。”
编修又与几位交谈甚欢的同僚看了看,朝沈是三人说道:“方才因我口不择言,给诸位添麻烦了,若不嫌弃,今日我做东,给诸位赔礼道歉,亦做清谈交流之乐,如何?”
沈是和李云赋无意见,将决定权交于了文通,文通咽不下这口气:“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嘴上说着赔礼道歉,还不是想从沈兄、李兄口里讨点巧思,这酒要喝,起码醉仙阁我们才去。”
编修讪讪的笑了下:“只要诸位肯赏脸,莫说醉仙阁,今日庆元春也去得。”
文通哼哼两声:“那就去庆元春!”
李云赋拉下他,沈是摇头作笑,一道往京城街上行去,文通仍是不满的嘟囔:“沈兄你合该只说给我两人听,白白便宜了他们。”
云赋正要开口,文通立马说:“别别别,云赋兄,别给我整那些家国大义了,我就是小肚鸡肠,又想攀关系,又想得良言,什么好处都给他们占了个遍……”文通气的咬牙:“不行,我要点最贵的,吃光他这个月俸禄!”
文通说的直白,倒显得坦荡,连李云赋也纵容的笑了笑:“好,就点最贵的。”
饶是沈是回京不久,也听过庆元春的名号,为官者不好公开狎妓,而此处丝竹弦乐,薄纱美人,风情万种,又都是卖艺不卖身的才情佳人,满足了一众文人骚客,故作清高的姿态。
编修诚心十足,特地预了二楼雅座,一排的小巧精致的玉牌挂成珠帘,若要点菜,还需解个字谜。里头是如月般的缂丝屏风,上绣着一直破云而出的瑰丽寒枝,众人拾掇着玉牌,朗声说出谜底,周遭有红袖添香,替你一一记下,附庸风雅至极。
文通没见过这种场面,感叹道:“也不知道店家是何人,竟有这样一颗七窍玲珑心……”
编修笑着说:“文通兄不知吗?此店是京城第一首富,孟善人开的店。”
文通:“孟善人是谁?”
庆元春里忽然一阵喧哗之声,众人倚栏看去,底下有位贵气十足的男子,浑身宝蓝色滚边缎面华服,头戴着金丝羽翅发冠,正中还嵌着价值不菲的蓝宝石,容貌端正,只是那周身气度像是历经刀山火海而生,不怒自威。他正四处安插人手,似乎在寻什么人一样。
编修指了下:“文通兄,你瞧,这位便是孟善人了。他是做香料发家的。”
沈是皱眉,孟善人,他总觉得“善人”二字与此人气质迥然不同,有意打听起来:“这个孟善人,行事如风似电,不像是能够静心研制香料的人……”
编修说:“可不是,听闻是他爱妻调制的,孟善人为人大方,经商一流,很多人都愿意与他一同做生意。发家不久,便涉猎丝绸、粮食、玉器、茶叶,如今各行各业都有他的身影了。”
李云赋好奇问:“那为何叫善人?”
编修道:“从前是唤他‘孟香客’,但他赚的钱,每年的六成利润,全部用于善款,修路建桥,赈灾济民,是一等一的大善人。还记得岭南蝗乱,他一年的粮仓全部送去救急了,分毫未取。”
众人啧啧称奇:“这可真是个大善人……”
佳人围着面纱,翩跹的端着小菜而来,乐声渐起,众人落座。编修呷了口酒说:“你我若能成来年水利大事,也是一等一的大善人。”
沈是抿酒,是商人,是善人都不重要,但他制香,就有点用途。沈是问:“还未请问仁兄大名,这名流佳士如数家珍,仁兄恐怕来历非常。”
编修嘿嘿一笑:“还是沈少卿厉害,我名付江,乃兵部付尚书表侄,叔父嫌我没考上一甲丢人,不让我认他,还请诸位海涵,替我包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