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几百号汉子。
宋富贵踩着梯子在房顶上质问:“谁谁谁,这谁啊?手脏也不知洗洗,油纸这还没铺上,印上一堆爪印子!”
“嗳?那谁,给我整几块石头压上,”田喜发站在另一间房顶喊道。
大白胖娘们的男人转身去取石头时摔了个跟头,他也喝问道:“这谁呀,木板子摆这儿干啥?”
村里多少懂点木匠活儿的人都聚在这里,算上宋福喜在内拢共二十六人。
二十六个鲁班一边干活一边齐声拧眉道:“都瞅着些,别给俺们踩着,上胶了。”
他们还嫌别人踩了板子。
没被扒的几家里。
钱佩英正和一帮嫂子编着草垫子,帮忙缝制扇新辣椒基地的破棉被。
这边的活,干上一会儿还要抽身去煮饭、这么老多人吃饭,连钱佩英都得跟着上场帮忙,要不然可是忙不过来。
这些当徭役干活的,从今日起就正式和他们一同吃饭了,亏得之前为招待耿副尉准备了好些餐盘,村里各家也离得近,这些汉子也有能自带碗筷的,倒也应付得来。
此时的宋福生,正骑着小红驰骋在道上,一路可以看到竖着几十个“任家村”的指示标牌。
他要去童谣镇一趟。
一方面是给女儿取定制的面包盘。
一方面是县令寻他,约莫是他们这伙人的口粮问题解决了。一台台粮车进村,推车的都是村里的小子。
宋福生在县里特意派人回来给传的话。
任族长接到消息,立即召集人手去了童谣镇。
马老太她们互相你攥我手,我攥你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听说,是县令大人号召童谣镇数得上名的乡绅地主捐的粮食。
一夜过后就凑了这么多,是捐。
乡绅富户们在县令大人的带动下纷纷表示:任家村只管甩开膀子卖力干,全县都在后面支持。军需村,是整个县的荣誉。
据推粮回来的这些小子们说,且今日童谣镇人很多。
县令大人正喊的口号震天响,又组织了好些富户,不止那些数得上名的。
喊出的口号大致意思是:一支竹篙,难渡汪洋,众人划桨,猛龙过江。
开战了,让富户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
县衙的官差也全部出动,像捕头齐鸣不仅要维持刚被征兵过后的治安,而且还要向百姓们宣传:
从现在开始,各家各户从嘴里省出的每一粒粮,救的不是别人,救的或许就是你家在前线的孩。
胡县令要以童谣镇的名义,凑粮,向朝廷捐送。
“我三儿啥时候回来?”
任族长骄傲地告知马老太:像这样的动员大会,福生是要列席的,被要求发言。这不嘛,他就回不来。最起码他得和那些送咱粮的人客气一番哪。别着急,城门关他也能出来,都认识他。
说完就急匆匆往河对岸去。
任族长现在和宋阿爷越来越配合默契。
宋阿爷负责管具体干什么活,由河对岸那伙人新选出的各小队长带头,宋阿爷指定到小队长头上,从早到晚一样样活计安排。
任族长认为自己就是负责管人的,村里人,河对岸那伙人,具体干各种活的人手安排。
而宋福生作为他们任家村的“团长”,是负责一系列大事,有事拿不定就请示。
虽然任族长搞不懂为啥叫团长,但是既然人家要求了,就别大兄弟大侄子大孙子的叫了。说实话,不习惯,他也正在慢慢改,慢慢就能不别扭的将福生叫成团长。
八个老太太听任族长讲完这些,那个骄傲劲儿就别提了。
回过头就冲一百零七户的妇女同志们喊话:“好好干,卖力干。”
任公信病了,但他家之前也领养了奶牛,两头。和村里女人一起熬制奶豆腐的是任公信的二儿媳。
任子玖的婆娘,让任子玖的小妾留家照顾任公信那大肚子小媳妇。
这个决定,很出乎那位小妾的意料。以为任子玖不在家,那婆娘逮到机会得往死里使唤她。
没想到那婆娘竟自个挑重活去和村里人一起熬制奶豆腐,挤牛奶、喂牛。
而且还将孩子带出去,让任子玖唯一的根帮着干活。那孩子平时在家都不干活,就知道傻玩,现在竟让干活?不是应该对那孩子更好吗?毕竟任子玖不在家,那就是她的命啊。
别说这名小妾想不通,就是任公信的大肚子媳妇也看不懂。
任公信也有问过,二儿媳缓过来没有。
本以为二儿媳会作闹一番,但是听说,只抱着孙子哭了大半宿,也不知与孙子讲了些啥,娘俩就和村里人一起干了。
这一出搞得任公信更是听完心难受,让他大肚子媳妇和二儿子纳的小妾务必家里的活计不准累到二儿媳,煮饭什么的,让吃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