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福生和宋茯苓比钱佩英思虑的要多得多。
父女俩心里明白:要救,就面临着要豁出去自己(老爸)涉险。米寿还说的那么吓人,埋伏了很多敌军。
为何要豁出去自己呢。
因为米寿做梦预知不能告诉别人,就哪怕是告诉国公爷,哪个哪个关口,粮食要是运不上去,你孙子要饿死,人家一句:你咋知道的?
当然了,估摸说,也没人信,还得以为疯了。
甚至现在提出再送粮,上面也不能同意。
宋福生才从那面回来,大军未到,粮草先行。
那面已经存了很多粮食,问题在于陆畔跨海随身带到那面的口粮是有限的,是一定要打起来后,要有机动的队伍,移动着给补送上去。
为别人,豁出去自己,是吧?
自个是金刚不坏之身吗?让人一刀砍,会流血的,会死。
立功,狗屁立功,啥也不如好好活着。脑袋别裤腰带上拼的功劳,他才不稀罕要。
他是谁,现代来的啊,真要想当官,非要战场立功?农业机械方面,往后研究点啥慢慢的不能立功。
那么,有非救不可的理由吗?
在生命面前,没有。
陆畔要是缺钱,都给。
拿性命涉险,不行。
感情没有深厚到要为人玩命的程度。
又不是他儿子又不是他女婿的。
“我决定了,救,真那样,我给他送粮。”
宋福生一宿辗转反侧,心里吐槽的老多了。
第二天开口说的,却是相反的决定。
“就算咱自个攒大列巴,也要给他送。”
米寿退烧了,一脸不高兴地问:“姑父,你们在说什么呀,为什么要背着我嘀咕,这样不好。”
宋茯苓闭了下眼,第一次想揍弟弟。那是人命啊。
米寿没有神经兮兮的说那些没用的,咱没听见过也就算了。
可咱明知道那话很有可能是真的,还坐视不管,心里又实在过意不去。
钱佩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心里焦灼的不行。
救,自家要冒险。谁又能舍得让自己男人去为别人冒险。自家爷们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是受伤也不行啊。
不救,她脑中情不自禁就会想起,陆畔赤裸上身、腰悬敌军将领头颅,被发现死在沙滩上。
只怪学的太详细了,脑中能联想的也很细致,那得多凄惨呀。
感觉到孩子动,钱佩英急忙回过神拍了拍:“睡吧,啊?”
米寿闭眼。
“米寿啊,要不你别睡了,不困别硬睡。”
米寿用手揉揉眼睛:“姑母,你是怎么啦?一会儿让我睡,一会儿又说别睡。”
“我?”
唉!
她这不是想着,让孩子抓紧睡,最好再梦梦细节。细节越多,老宋帮陆畔的成算就越大。
可是一想到孩子每次那样后,会没有精神头,她又舍不得让米寿做梦。
钱佩英和米寿大眼瞪小眼,一脸欲哭无泪:
倒霉孩子,这怎么做梦还拉饥荒,拉的还是人命饥荒。
……
隔壁,四壮和牛掌柜的屋里。
宋福生进屋就问道:“练习的咋样啦?”
只看四壮手里正一手拿锁,一手拿铁丝,闻言没含糊,当场就给表演上了。
先给锁头锁好,都不用看,铁丝插进锁里放在耳边,轻微的嗒的一声,开了。
宋福生激动地拍着四壮的肩膀:“你小子人才呀,溜门撬锁的,走,跟我走。”完全忘了他就是提供作案工具的人。
钱佩英听到动静从大屋出来:“这就进城?”
宋福生无奈的对妻子笑了笑。
他家佩英,胆子太小。甭管咋劝解也一脸肝颤的样。
这才哪到哪,要是真去前线炮火烽烟的,那还得不吃不喝完了呢。
“放心吧,明早就回来。”
钱佩英站在门外,听到宋福生和阿爷和大家伙打招呼,说要进城,还撒谎说,是黎大人找他。
“这个时辰去?”
“是,人家要求让这时候去的。阿爷,要是回来晚啦,我和四壮就去城里房子对付一宿。”
对对对,去那住,福生在城里有房了,俺们这伙逃荒的,可再不是连个歇脚地都没有的人啦。
奉天城,仓储衙。
宋福生先扫了眼外面大量的巡逻兵,然后才走上前,对把门的官差点了下头。
官差认识他。
这个宋福生,别小看。
虽然比照那些提供军需的来头小、来的晚,但挡不住只几个月就成了“名人。”
里面的大人就没有不知晓宋福生名字的。
官差在宋福生要掏证明身份的牌子时,闪身到一边,直接放行。
别费那个事查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