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福生来讲,没必要,他从哪里紧紧手,都能挣到那点小钱。
对于九族人来讲,我们得为了“忠毅”牌匾守护名声,来这里两年了,不是两天,早发展的宁可要脸也不再那么贪钱啦。
老太太:我差那点钱?我卖列巴给赶考人是为做好事,到头来再因占朝廷便宜让人知晓,给我儿和珉瑞丢脸,我不是有毛病吗?
扯远了。
总之,发粗粮给当工钱还出过事。
这些汉子前一阵,有那么几个人为省口粮饿晕倒差些出事,给阿爷气够呛,说你们要是这样,那不能用你们了。出事,我们家不得赔钱?你们家的婆娘就得去告我们,俺们名声都会受牵累,又不是没给你们发粮。
气的老爷子和宋福生私下嘀咕:做好事,不一定会落下好,还不够操心的。
你看看,那时候这些人,还能指望田地收成呢都能那样,此时颗粒无收,就更拿宋九族当救命稻草。
宋福生说:“各村给你们分的房子都是积年已久的,这么下雨,你们不惦记家里吗?”
“家里有婆娘,她们能上房补修。”
“别说了,回去,说破天你们也要走,我们家担不起。你看我们离山好像是远,好像是滑下泥掉石块不当什么。那山洪真来,别说这里,瞬间能过河淹进村里,我才看完那一幕,走走走。”
宋福生让阿爷进屋里给他们挨个发今日口粮。
大半天给他们算一天的。
“东家,那赶明我们?”
“赶明我能用你们还会用,啊?我也知你们的难,咱等等雨停的好不好?”
宋福生正说着话时,姑娘们突然嗷嗷的惊叫了起来,只看二丫她们在的烤炉房一面墙忽然倒了。
二丫抱着四个泥托盘,暴露在这天地间,二丫正在归拢东西呢,不烤了也要将有用的拿走。
桃花在拽标识“奉天”二字的粗粮袋子,粮食也要转移,扔到这里让人偷了呢。
而这个烤炉房,就是以前宋茯苓单独做生日蛋糕的屋子。
“三叔!”
“三舅!”
“他三叔。”
一帮姑娘家和小媳妇们被吓的叽叽喳喳向宋福生跑来。
危险时刻,找强者。
宋福生后怕:烤吧,这回让你们烤,死心眼,差些被埋里头。烤炉房的小媳妇们,抱着一个个大托盘,穿梭于各点心房和马老太家。
马老家新房炕最先搭完,将烤盘都放在炕上面,以防水淹进屋给泡烂。
大姑娘们是背起有大半个身体高的背篓,背篓里装有烤点心的一切用具和放在这面使用的锅碗瓢盆,将蓑衣扇在上面。
她们正在听三叔话,戴着斗笠一个扯住一个向院外走,怕脚下稀泥打滑,互相有个照应。
三叔三舅说了,别说只倒一面墙了,就是全倒下也不用她们管,只要走就行,让尽快回村。
而才赶回来的宋福生大伯、高屠户、宋福生的大哥宋福财他们,带着村里来帮忙的汉子,是顶着大雨,将存放在烤炉房做列巴的一袋袋官粮,从烤炉房背出,放置在宋福生家屋里。
宋福生家,目前是这些人家中,装修最完整的房子。
毕竟九族已经习惯了,啥好事都要先可着福生来。他们等等不要紧,却是不能让福生等的。
宋福生家屋里有家具,有桌椅、有炕柜、四开门大衣柜。
睡觉的夫妻房、米寿房、茯苓房,地面铺了地板,棚上扣了板。炕四周的墙面也扣了原木板,免得靠在墙上衣服脏,墙面冬天凉,有木板也保暖。
炕上靠墙一侧有通顶的炕柜,炕下连着炕柜的是书桌台,俩孩子都有书桌椅子,俩孩子那屋里还有五斗柜。
至于宋福生家的大客厅里更是设有壁炉。
这可不是自个以前对付盖的壁炉,那时候给墙掏个洞。
是宋茯苓学古欧洲别墅,屋里盖壁炉,连接排烟口,壁炉四周框,是各种各样带颜色的小石子和带颜色的瓦片镶嵌的。
壁炉旁边摆放藤椅木料的长条沙发,茶几。
村里人第一次来时都说,就没见过装修这么豪华的,咱以前连见都没见过。
而且家屋门是新做的,毫无缝隙。
宋福生差点给门包软包,包一层皮子,是马老太他们全都说太招摇了,他略一琢磨,也是,太腐败了,才拉倒。
屋门早已经安上了大锁。
眼下将粮食存放在这里,门一锁,相对最安全。
最关键的是,宋福生家里有一个大秘密。
给牛掌柜和四壮挨着旁边单独盖房,四壮要成家的,就不和他们一家四口住在同一屋檐下,这不嘛,地方就大了,客厅的旁边就能弄书房了。